β-FeSi2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1595080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电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材料。β-FeSi2热电材料因其具有高的Seebeck系数、成本低、原料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半导体热电材料。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处理法制备了β-FeSi2热电材料,并合成了Co、Mn掺杂的β-FeSi2基热电材料;利用XRD、SEM、热电性能等表征测试手段,对球磨工艺、热处理工艺、掺杂元素、材料热电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掺杂引起的β-FeSi2的电子结构变化进行详细的计算研究,在理论上验证了掺杂引起的热电性能变化规律。   分析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将球料比为80:1,Si/Fe原子比为2.5:1,球磨20h后的合金粉压片成型,在氨气保护下于1250℃烧结3h,800℃退火20h后可制备得相结构稳定的β-FeSi2基热电材料。   对β-FeSi2基热电材料性能的研究表明:掺杂能够有效提高β-FeSi2的热电性能;通过Co掺杂发现,试样为n型半导体,Fe1-xCoxSi2在x=0.03,873K时,试样的功率因子达到最大值为60μWm-1K-2;Mn元素的掺杂属于p型掺杂,Fe1-xMnxSi2在x=0.08,873K时,试样的功率因子达到最大值为32μWm-1K-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首先计算了β-FeSi2的电子结构及其各元素亚层电子的能态密度。β-FeSi2的电子能态密度主要由Fe的3d电子和Si的2p电子的能态密度确定;其次通过计算不同掺杂位置的系统总能量,确定掺杂原子在β-FeSi2中的置换位置,在β-FeSi2中Co置换FeⅡ位置的Fe原子、Mn置换FeⅠ位置的Fe原子,这种择位置换与现有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最后计算了Fe1-xCoxSi2和Fe1-xMnxSi2的电子结构,对它们的电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掺杂后电子的有效质量增加,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运动速度和浓度都将增加,电导率随之增加;费米面附近电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所以掺杂后β-FeSi2的塞贝克系数也会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PC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接受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4例,根据护理方法 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
期刊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科收治入院的202例脑梗塞患者,根据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1
量子点是一种具有优良荧光性能的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量子点在生物学中逐渐被应用,生物相容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其临床应用的瓶颈,因而受到了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由于患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成为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研究较多的一种。目前普遍认为AD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淀粉粥样蛋白(amyloid-beta,Aβ)
本文提供了考虑应力波予加载及围岩原生裂纹存在下的围岩受损程度的理论分析方法,从理论上证实了波的予加载效应。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 cons
Light-weight composite panels were manufactured using kenaf core particles as core material and kenaf bast fiber-woven sheets as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Methyl
蛋白激酶通过转移ATP的磷酸根至其底物上,控制着细胞内很多生物进程,与一些人类疾病息息相关,是近些年人们一直追踪的热门药物靶点。B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通道的活化对诱发和
石墨烯化学,即通过共价反应对二维石墨烯引入多种化学官能团,其在调控石墨烯性能、表界面改性、制备石墨烯衍生物和拓展石墨烯的应用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石墨烯本质上是二
环己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地用来制备尼龙6、尼龙66、赖氨酸和聚环烯树脂等化工产品。与传统的“环己醇脱水、环己烷脱氢以及卤代环己烷脱卤化氢”等环己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