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絮凝剂筛选及其絮凝机理和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絮凝剂是从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中提取获得的高分子代谢物,具有一定的凝聚性。与传统絮凝剂相比,生物絮凝剂具有生物可降解性、高效、无毒和无二次污染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已成为絮凝剂研发的热点。本研究根据100种藻类胞外代谢产物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实验结果,筛选出3种胞外代谢产物絮凝率>90%的藻种,分别为集胞藻(FACHB-898)、细小四角藻(FACHB-1258)和链丝藻(FACHB-70);加上实验室已有研究的可产高效生物絮凝剂的莱茵衣藻(FACHB-479),通过对比对这四种藻进行户外扩大化培养,大量收集藻胞外代谢物,即藻絮凝剂。分析藻类代谢产物的絮凝机理,并探索其应用条件。藻类胞外代谢产物即藻絮凝剂的大量获取和收集是本研究的基础,为此对这四种藻在户外进行扩大化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2~33℃;光照强度为610~70001ux;通气培养时间为每隔10min通气30min;接种量为藻液与培养基体积之比为1:1(原接种藻液藻细胞密度达106个/mL);接种及添加培养基时间:上午8~10点;培养周期:20天(初接种量为5L藻液加5L培养基,每隔一天添加10L培养基,至100L)。通过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表明,该四种藻絮凝剂均是由多糖、蛋白及少量脂类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热稳定性分析表明,起主要作用的是多糖类和蛋白类物质。通过絮凝特性研究表明,四种藻絮凝剂均为阴离子型絮凝剂,能溶于酸、盐溶液,但不溶于有机溶剂中;均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糖醛酸含量,包含-COO-、-OH活性基团,与高岭土颗粒间以离子键结合,推测藻絮凝剂的絮凝机理主要以“架桥”为主。在探究对藻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时,本研究检测了四种藻絮凝剂对阳离子染料—Alcian blue以及氧化铁悬浊液的絮凝效果,发现其中集胞藻絮凝剂对上述染料和悬浊液效果最佳,对阳离子染料在pH=10、投加量为20mg/L、T=25℃、t=8h条件下最大去除率可达50.23%;对氧化铁悬浊液在pH=6.82,T=18℃,t=30min条件下最大去除率可达50.5%。用集胞藻絮凝剂与其他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阳离子型纤维素,聚合硅酸,CaCl2助凝剂)复配使用,结果发现:与CaC12复配使用,达到最大去除率68.43%;与聚合铝、聚合铁、聚硅酸复配使用,均能在保持去除率的情况下,减少此类传统絮凝剂的使用量,分别减少了 25%、33.3%、33.3%,因而减少此类无机絮凝剂对环境的毒害作用;与阳离子纤维素复配使用,可有效增强阳离子纤维素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去除率增加14.42%。本研究对水处理中絮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延兴盆地处于牡丹江断裂东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佳木斯隆起带太平沟隆起区,为一晚中生代断凹型盆地,近年来,在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盆地群中先后发现油气显示,在俄罗斯境内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大、支持数据共享和空中监视等优点,是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NextGen)的关键组成部分。机载飞机上的ADS-B系统可以定期播放
分析在基底神经节中产生beta振荡的条件对理解帕金森病(PD)的机制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围绕基底神经节中的两个模型展开相关研究:皮质-丘脑底核-苍白球外侧
目前,民航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在处理复杂的发动机数据时,往往需要结合工程师的经验,导致模型的效率较低,且诊断正确率有待提高。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属于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光伏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光伏电池作为光伏发电系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个涉及认知神经科学、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课题。在不依赖人体的外周神经和肌肉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脑电信
实时检测道路中的车辆并统计其数量是道路监控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道路上车流量较大时,车辆之间相互遮挡,图像检测算法难以对道路监控视频中的车辆做到实时准确的检测。为此
ZrO2由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硬度、低热容及热导率、高的热膨胀系数、高熔点、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等,被视为优异的热障涂层材料之一。其中,纳米ZrO2粉末
董事责任保险是专门为具有经营决策权的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设计的保险产品,使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职务时,能够从容面对复杂多样的经营风险。这是因为董事和高级管理
忆阻器因其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器件功耗低、擦写速度快且制备工艺与当前的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被视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最具竞争力的候选者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