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精神的自然村落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几年非常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而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很大部分把传统自然村落建造得越来越城市化,村落的独特氛围正在慢慢消失,村落的场所精神正在消亡。因此,如何重新寻回村落的活力与特色,如何提高乡村场所的辨识度,如何加强村民对本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场所理论及其核心的“场所精神”概念内涵着手,对自然村落景观规划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探讨作为意识概念的“场所精神”如何在具体物质层面进行表达;另一方面探讨在具体的案例实践中“场所精神”的表达。论文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基础概念与理论进行一个总的概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并将持续的自然村落场所精神丧失问题。对基于“场所精神”核心概念的场所理论进行探讨,解析了场所精神的特性组成,分别是自然特性、人类特性和精神特性。对场所理论中的场所空间理论进行深入解析,其主要内容为:路径、节点和标志物、边界和区域组成空间的基本骨架,具体的物质要素和精神文脉通过演化过程形成丰富的空间内容,结构与内容通过不同的关系组合,最终形成场所。对我国传统自然村落景观进行分类:以其场所精神特性可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空间组成偏好可分为街巷景观、节点景观、标志性景观、边界景观和院落景观。以四个案例分别探讨了国内与国外基于场所精神的村落环境改造的经验。国内对于村落“场所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更注重自然秩序的顺应与精神文化的传承:国外村落基于“场所精神”的环境改造更注重区域空间秩序的维护与建立,更加注重物质环境层面的表达。最后总结基于场所精神的村落景观规划时,不仅要从村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角度着手,还要考虑村落原有的空间秩序与组织,不仅要对村落进行修复性改造,还要思考村落基于时代性的有机更新。以江华县黄泥塘村景观规划为案例实践,进行上述理论研究的实例论证,在对场地区域进行一系列的自然与人文的分析,及场地现状条件的分析后,提出传承与延续黄泥塘村场所精神的景观规划原则与策略,并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实际的规划工作,形成规划图纸。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培养幼儿园专科学历教师为目标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规模迅速扩大。中职学校与高校合作承担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分段教学任务,具有学制长、办学资源充分利用等优点,
图像融合技术是近几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针对不同传感器生成图像的物理特性,提出了一种使用改进的概率方法对图像进行融合。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传感器噪声在图像融合过程中的干扰程度,最大程度地提供融合过程中更丰富、更精确、更可靠的信息,以便于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处理与理解。
针对CRH3平台动车组因轮轨匹配等效锥度较低导致的车体低频晃动问题,在仿真再现晃车现象的基础上,选择横向平稳性指标、临界速度、磨耗指数作为车轮型面优化的3个目标函数,采
针对ISI、MAI并存情况下码分多址系统盲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检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Newton迭代法提出了一种适于多径信道下DS-CDMA系统的盲自适应拟Newton迭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群众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是根据社会群众精神需求构建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需要群众
以鸡肉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微波水解法制备短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鸡肉微波水解的主要因素为盐酸浓度,而水解时间变化和微波功率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较小。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模块在于习作教学环节上,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习作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因而学生在进行习作时,会产生畏难情绪。作为提
生物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服务民族地区以及大连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建校理念,注重应用研究是比较务实的思路。生物技术专业与2010年与大连市检验检疫局建立校外实
针对分布式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预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IDS警报信息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警报信息实时融合处理模型,
为全面遏制环评乱象,更好地规制“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数次修法活动都在法律责任方面作出了立法调整。《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虽然取消了“限期补办环评手续”的规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