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及其时代意义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ndyof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研究实现幸福的具体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对于研究好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劳动和幸福既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的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概念。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时代劳动与幸福完全分离现状的批判,在汲取以往思想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劳动幸福观。这里的劳动幸福,指的是全体劳动者在通过劳动获得满足自身作为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项条件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显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社会历史阶段,劳动幸福是并未实现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劳动幸福才会得以实现,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迈向更高层次。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将完全成为自主可持续的生命活动,劳动幸福将表现为劳动与幸福的自觉统一,全体劳动者将实现全面解放。马克思将人的幸福从天国拉回到了现实,并以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劳动幸福观的科学理论基础。总体上,劳动幸福观呈现为开创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不仅指出了实现劳动幸福的可能性与正当性,而且也为实现劳动幸福指出了总的实践路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约劳动所能创造的幸福水平的根本要素,劳动产品分配的正义与否直接决定了劳动幸福能否得以实现,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态则是决定劳动幸福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劳动与幸福的自觉统一正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产品分配正义的不断实现以及“个人所有制”的重建而不断成为现实。当前,新时代中国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作为科学的幸福观,将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给予我们以重要启示。具体而言,理念上,促使树立尊崇劳动的新时代幸福观;方法上,为实现新时代劳动幸福提供方法论;实践上,指引构建新时代劳动幸福治理体系。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更加注重人们的就业与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的提升,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土地市场通过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充分显化土地的资源、资本和资产等多重价值,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如何发挥土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会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城市土地市场
学位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不断深化,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各国实力版图的关键变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是加快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和发展以各个城市为依托,城市创新能力又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关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是评估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策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布局的
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阐述了极其深刻的农业思想,但他们的农业思想并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因此对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的阐释,必须放置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之中,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整体框架中。对中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言,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生产方式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变化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耦合在一起的产物。认清这一事实,才能把握住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
学位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追求的目标之一。耕地作为农民获得经济产出和收入的主要空间之一,其转型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配置方式,从而对农民持续增收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耕地利用转型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又基于耕地利用的外部性特征,本地区耕地利用形态的转型发展也会影响相邻地区农民增收,因此考察耕地利用转型
学位
世界文化交往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一场漫长的“文化苦旅”,不同背景的文化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差异,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对话,始终是世界文化交往无法逃避的难题,更是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全球人类共同利益所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话语,蕴含着“互尊互重”“互利共赢”的公正性原则。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完善与深入发展,一方面文化交往领域迎来新的变革,交
学位
青年关系着人类的未来,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群体,尤其是无产阶级青年群体更是被马克思视作“社会革命的依靠”、“人民生命的源泉”,对青年群体“生存——发展——解放”问题的关注贯穿马克思青年思想始终。马克思立足于唯物主义的立场,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理论局限,在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和未来社会的阐述中构建了青年理论,形成了涵盖青年生活现状、职业选择、情感婚姻、理想追求等多个方面的观点、态度和主张。对马克思青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资本的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有资本逻辑运行的影子,资本逻辑对社会主体的影响既有正面效应,也有消极向度,辩证统一是贯穿于二者之间的主线。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中,对资本逻辑展开了辩证的批判,其中充满了马克思对人的关怀。资本的本质在于其反映的社会关系,资本得以“出场”的关键条件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力的商品化,对于资本逻辑,
学位
纵览列斐伏尔的理论生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其早期的智慧结晶,到了20世纪70年代,列斐伏尔将自己的理论视野扩展到都市化、全球化问题上,从而开辟出都市社会理论。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城市学者区别于以往城市学家,从社会空间的角度研究城市现象和问题。列斐伏尔的都市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资本化的空间生产占据社会主流地位,国家和政治权力对日常生活控制加强,城市正义缺失,日常生活异化严重,都市危机频发。在这一背
学位
文章结合当今文创产业发展背景,从故宫文创典型案例中汲取经验,从生产格局和产品类型两方面分析龙泉青瓷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对龙泉青瓷文创产品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进行解构,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陶瓷文创产品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探索青瓷文创产品的发展方向。
期刊
革命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综合性呈现,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学者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研究,在“我者”材料视野中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而深入,但“他者”之镜像的中共形象研究相对来说较少,尤其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海外形象的成果不多。《纽约时报》是美国最有影响力和最关注国际新闻的报刊之一,本文选择全面抗战时期《纽约时报》这一“他者”的记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及呈现中国共产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