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旅游业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与交通业深度融合、联通共进成为产业经济现代化的新面貌之一。交通既是旅游要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刺激和限制旅游业升级的重要外部条件;既是实现异地转移的渠道,也是成本消耗的重心。据《内蒙古旅游统计分析报告(2022年上半年)》,2022年1月-6月,内蒙古全区接待国内自驾出行游客占比达到了73.34%,后疫情期内蒙古旅游加速复苏,自驾游成为新的增长点,市场规模居首位。公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组织,是旅游交通的终端,是影响景点到达率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因此,公路交通视角下的交通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发展方向与水平研究日益成为市场供给方与需求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公路交通和旅游业融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内蒙古交旅融合过程和协调程度,分析了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交通运输(尤其是公路运输)与旅游业、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索和实证分析,提出交旅融合是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大有必要。其次,采用统计描述法,对内蒙古公路交通和旅游业两个系统的发展路径、演化过程、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追溯和回顾,分析了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客观情况与演进规律,提出了对内蒙古交旅融合程度和协调度进行系统化、客观化分析的必要性。再次,构建了代表内蒙古公路交通和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两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权重架构了耦合协调模型,对两系统在2012年—2019年的融合发展程度和协调性进行了定量测量,研究了公路交通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影响,总结出二者在8年间由“自发融合—自适应融合—深度规范融合”的动态发展的耦合规律。针对内蒙古公路运输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耦合协调过程,提出了“完善机制,规划先行”“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系统融合,动态调整”三项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至此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成为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路上的新阻碍,未来的贫困治理工作也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缓解相对贫困。当前,我国人口已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并预计2035年将变成重度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之下,未来应该如何进行我国的相对贫困治理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等值规模调整法是从家庭规模经济效应的角度出发,将不同人口结构的家庭根据家庭成员
学位
自1991年国家林业部批准第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内蒙古红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森林公园已成为保护珍贵自然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发展旅游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阵地。然而,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旅游资源、交通便利性、服务水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旅游体验的不平衡。目前国内针对森林公园旅游体验和区域旅游体验的研究大多以国家和省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群为
学位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时间,民宿等休闲活动也越来越受欢迎。近年来,随着游客在民宿停留的时间变长,民宿成为了最有发展前景的旅游消费市场。目前,国内民宿产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精品化的特征,但是同质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如何改善民宿的运营,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提高我国民宿的经营水平,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旅游意象是游客对住宿环境的认知和评判,是游客对住宿环境的一种
学位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旅游出行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旅游产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伴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如拍照纪念、买特产等简单的观光式旅游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需求,人性化、舒适化、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越来越成为吸引、留住游客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全域旅游”模式诞生,全域旅游相较于传统自行旅游方式,对推动社会经济与旅游产品稳步有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旅游休闲已成为幸福必需品,城市作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居环境,在客观上已具备深度发展旅游休闲的条件,旅游休闲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功能;城市作为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统一体,已成为现代旅游支撑点,城市旅游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城市旅游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但是,城市旅游根植于城市复合巨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城市旅
学位
空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还会通过改变大气辐射影响某一区域甚至是全球气候,造成广泛而又严重的不利影响。为应对大气环境问题以及保证经济发展,我国将建设数字中国与实现绿水青山作为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然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大数据产业一方面对数字经济发
学位
我国已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在新时期,作为社会发展与经济核心增长动力的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方针与各类社会活动扎根落实、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新兴的数字化技术是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改善的重要推手,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充分应用在能源系统的各个环节,取代人工劳动为自动化技术,能够显著的提升能效,促进节能减排,更能激发去碳、负碳技术革新,促进数字化和绿色化相辅相成。在地域发展中的驱动
学位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旅游需求持续增长,乡村旅游的魅力更加显现。“到乡村去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结合旅游发展形式,打造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后,山西省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山西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733万人次,营业收入约81.3亿元,受益农民达42.4
学位
从2022年党的二十大到2023年的全国两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系列未来发展规划的关键词。过往几十年经济及社会的快速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过往较为粗放、单一的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已难以契合新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如何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问题已成为聚焦点。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和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能否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科学客观的评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越来越显著,粗放的环境能源消耗方式使得环境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而黄河做为我国第二大河流,覆盖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6%;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复杂,上中下游生态具有各自的特征,流经我国北方大部分省份,黄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格局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