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社会原有的那一套“固步自封”的传统理念,被西洋社会的坚船利炮给予当头一棒。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些文人志士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由此,兵操教育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工具,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近代体育也开始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这一切,均自始至终与体育对外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对外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历史计量法等,对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与国际体育组织之间的体育关系进行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中国人的主动求变和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客观推动,是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中国人要摆脱自己的落后而尽快地融入世界;一方面,世界的发展和推进需要这个东方老大帝国的苏醒。在这种相互需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合力作用下才催生了中国近代体育。可以说没有清末民初体育对外关系的发生,就没有中国近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它也是近代中国体育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探索、求证的历史过程。⑵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融合,是清末民初时期体育对外关系得以发展的条件。两种异质文化只有在互相碰撞后不断地交流与融合,求同存异,才能长久的建立体育对外关系。清末民初的学校体育分为官办学校和教会学校两个不同的教育系统。在官办学校里,最早主要以普通和兵式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而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主要以球类、田径等的西方体育项目为主。这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导致了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参赛的队员和远东运动会中国选手的选派大部分来自于教会学校。面对这一现象,中国官办学校逐渐接受了教会学校的做法,大力提倡和开展近代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但同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仍然坚持以规定的普通和兵式体操教学内容为主。⑶体育对外关系中的不对等性,是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的总体特征。清末民初的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受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使得我们在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发生关系时表现为不对等性。留学生、日本教习与欧美传教士,我们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学习西方先进的体育思想、制度、理念。但很少发现中国优秀的体育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这是由清末民初体育对外关系的不对等性决定的。⑷在不平等的国际关系背景下,通过体育这一媒介去争取话语权是清末民初体育对外关系的特殊表现。一方面,在研究中发现,清末民初体育对外关系的具体表现是我们的体育文化输入大于输出且这一趋势始终伴随着清末民初体育对外关系的发生与发展。但是在与国际体育组织发生关系时,在是否同意伪满洲国加入远东体育协会组织上我们却丝毫没有退让,甚至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捍卫国家主权、争取在各国家和组织中的话语权。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低碳经济下,通过引入碳交易过程,将风电的减排效益量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风电规划运行中风电场与电网的改进策略以及双方的成本效益变动,提出了风电—
体育是教育现代化乃至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现代化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是狭义层面体育的代名词。教育宗旨是国家利益的核心反映,是教
期刊
据科学网10月10日报道,在位于雪峰山北麓海拔530米的湖南淑浦黄板桥乡红星村一块田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组长、农业部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家庭化”趋势日益明显,大量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流入,对当地学校的布局、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等
为了解决风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因节点失效而产生的路由可靠性降低问题,提出了基于父节点及兄弟节点替代的节点路由修复算法。当监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失效节点时,待传输数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