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次新居住片区人居环境提升研究——以南京河西新城北部地区为例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大中城市相继兴起了建设新区的热潮,尤其是大量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绿化环境优美的新居住片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的城市次新居住片区一方面存在配套设施、绿化环境等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建设年代较近,难以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改善人居环境。本文以南京河西新城北部地区为例,以现状问题与居民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缩小与新居住片区人居环境的差异,提出了河西北部地区人居环境提升的具体策略,并对南京次新居住片区人居环境的总体改善提出了建议。  本文重点分析了南京次新居住片区的形成背景及现状特征,并以南京河西新城北部地区人居环境提升规划为例,尝试采用了“问题与需求—提升条件—提升规划—改善评估”的方法,提出了人居环境提升的具体措施。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居住片区、次新居住片区和人居环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表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对相关理论和实践也进行了学习和理解,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结合南京城市发展以及居住区建设历程,表述了南京次新居住片区的形成背景,并界定了本文研究的南京次新居住片区特指紧邻老城周边的早期形成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新区,同时分析了南京次新居住片区区别于老居住片区与新居住片区的现状特征。第三章先介绍了南京河西新城区基本概况和河西北部地区现状综合情况,对居民的满意度及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总结了河西北部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从功能结构优化、公共配套完善、交通设施改善和绿化景观提升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河西北部地区人居环境提升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南京次新居住片区人居环境提升的规划建议。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主要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并希望本课题研究在今后能继续延续和完善。  
其他文献
该文将通过论述世界博览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背景影响下以及在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思想的引导下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现代建筑与城市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出一些启示
文章绪论部分简述了选题原因、探讨了文中若干重要概念以及对发达地带次发达地区小城镇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则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粤北山区小城镇规划建设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以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为核心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也正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改变了中国的城市开发机制,
该论文简要分析了武汉地区地域背景,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与经济概括,以及地区大学的发展历史.之后,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在汉高校中心区空间的四种典型形态,即核心型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的建设日益受到建筑界的重视.作为校园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室外空间环境,其规划和设计的优劣将极大地影响到整个校园的环境品质.大学校园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滨水区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点,它在构成独特城市景观的同时,又是城市生活的载体。滨水区的生态环
学位
论文简要回顾旧有公共建筑再利用的历史,分析公共建筑旧化的根源以及新旧共存带来诸多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文脉理论建筑观、场所理论建筑观、共生理论建筑观及建筑再循环理论
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人们对城市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城市特色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城市规划工作者从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以及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但由于大多
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加速发展城镇化是解决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十六大”提出把加速城镇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学位
该文首先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零售商业设施空间布局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然后以上海浦东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浦东新区160个2001年年营业额超过100万元、行业类别为百货零售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