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被”字句优化教学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h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思维导图具有形象生动、刺激联想、层次清晰等优势。本文尝试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融入初级阶段“被”字句的教学,对“被”字句的句式、语义及教学模式进行一个整体的优化。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法,设计多次实验,以证实思维导图是“被”字句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本文通过梳理思维导图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分析其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能性,从而提出将其运用在“被”字句这一语言点的设想。接着采用实证研究法进行前测实验,判定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的“被”字句偏误类型,再针对主要偏误,从语义与句法出发,设计思维导图,将“被”字句进行优化整合,并构建“被”字句的思维导图复习课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后测与延后测实验,利用SPSS软件将对照组与实验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思维导图相较于普通教学法,对于“被”字句的教学有更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地点词错序、否定副词错序、主宾语错序、主语无定指、动词补语的遗漏、“被”“让”“叫”的误用、回避等七类偏误类型的使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模式并不是说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悖,甚至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而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形式,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例如在“被”字句的复习课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集中偏误有计划地绘制对应的思维导图,另外,在课下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制思维导图,提升复习效果。
其他文献
《小说灯笼》是太宰治在战争期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没有早期太宰治式的叛逆,也没有晚期“斜阳”般的颓败,带有一定程度的明朗色泽。在《小说灯笼》的16篇小说中,每一篇都有“作家”身份的人物出现,这些“作家”身上充满悖谬,是突兀的矛盾体,他们集美与丑、善与恶、成熟与童真、纯粹与浑噩于一身,但是目前对太宰治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斜阳》、《维荣之妻》、《人间失格》等作品,侧重研究“堕落”、“死亡”、“无赖”、
学位
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都以阿富汗为背景,围绕阿富汗人的悲欢离合展开,被称为“阿富汗三部曲”。作为一位移民美国的阿富汗裔作家,胡赛尼同时受到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这两者在意识形态、宗教、政治等方面格格不入。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得胡赛尼成为了美国和阿富汗之间的联结者、沟通者。  “家园”是胡赛尼小说的重要主题。他笔下的故事都发生在母国阿富汗,描写战争
《老妇还乡》是瑞士德语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的经典作品之一,因其怪诞的风格、强烈的戏剧效果和深刻的思想在世界剧坛引起轰动,随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在各国持续上演。本文从跨文化戏剧改编的角度切入,聚焦《老妇还乡》在中国的演出情况,关注其改编过程和改编效果,探讨其背后所隐藏的改编动机和改编逻辑。同时结合新时期戏剧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审视中国的跨文化戏剧改编现象,并提出相关
自1967年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以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已先后创作了二十多部小说作品,展现了后现代历史背景下青年人的存在状态。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人物形象、时代背景、故事情节、文本结构等出现了很大的重复性,体现了循环轮回的特点。  论文一共有四章。第一章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分析莫迪亚诺的小说世界中的内外重复。第一节主要论述这种文本重复的来源,即后现代破碎的语境;第二节重点论述莫迪亚诺小说互文性的
石黑一雄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他的作品涉及了极为丰富的题材,囊括了身份、创伤、流亡、记忆等诸多代表性主题。本文选择对石黑一雄作品中的空间建构进行研究,是因为空间是其写作中的重要问题。石黑一雄出生在长崎,五岁时移民到英国,他生命中遭遇了不同的空间经验的冲击,空间建构是其小说的起点,也是其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化的场域。  本文运用新文化地理学、“第三空间”、空间权力和空
学位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19世纪中期以来由华人移民以汉语为媒介创作的反映北美华人移民移居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小说创作。通观北美华文移民小说,文化身份追寻在原乡想象、历史记忆、异族交往、代际关系等主题中得到了浓墨重彩的艺术表现。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方法,利用文化身份、形象学、社会学等理论,从原乡想象、历史记忆、异族交往、代际关系四个层面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在异质文化语境下,北美华文移民小说中身份认
海外华文文学因创作者经历和书写对象与生俱来的跨域属性,与空间视角有着极强的适配性,受“空间转向”思潮与国内文艺研究理论热点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以空间视野介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北美华文文学作为海外华文创作版图中活跃且高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华工书写发展至当代新移民写作,创作实践始终与空间位移带来的意义表征相关联,但相关研究大多停留于对作家、作品的微观解读,缺少系统化、全局性的体系建构与
本文在语料库语言学理论、构式—语块理论、偏误分析理论、量范畴理论、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学习策略理论等多种理论方法指导下,通过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关联性词语偏误类型的总结和归纳,辅以各大偏误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汉语母语者语料库的相关例句,总结归纳出关联性格式对所关联对象的隐性要求。总括而言,包括隐性数量要求、隐性程度要求、隐性态度要求三个方面。本文以这三个方面的典型例句为代表,详细分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
教师话语在二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早期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方面入手对教师话语的相关特征进行描写和分析,如对教师话语的词汇、语法特点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话语的社会特征,即重视课堂互动与教师身份的联系。目前,教师身份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宏观上主要是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认同两方面分析社会因素对教师身份的影响;微观上则从教师话语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身份建构问
本文立足于构式语法理论,对构式“该X不X”进行了描写和分析。该构式的构式义:表层含义为“X”的主体动作或性状程度违反了预期或与常理不符,深层含义为说话人对“X”(主体动作行为或性状程度)的完成情况或实时状态的较高主观程度的抱怨或责备。其中,充当“X”的成分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代词、未成词语素(由双音节词缩略而成)、短语和小句。  构式“该X不X”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