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对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实测资料出发,揭示了渭河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流域内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及对径流的影响。同时,收集了数字高程信息(DEM)、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等资料,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渭河的月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定量分析了径流对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40a来,渭河流域径流整体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1990年代前处于丰水期,1990年代后处入枯水期,21世纪初期水资源出现“由枯转丰”的趋势。径流年际丰枯变化很大,枯水年的发生概率高、持续性强,最长的连枯年份达8a。径流主要集中于汛期,各年代平均的年内分配峰型不同,有从双峰向单峰变化的趋势。多峰型在近40a为优势峰型,尤其近10a来,渭河流域基本以多峰分配为年内分配的主要形式。月径流的滞后时间最长可达9个月,夏半年径流的滞后性弱于冬半年。(2)渭河流域气温始终呈显著线性上升趋势,并在1992年发生突变。流域70、80年代属多雨期,90年代属少雨期,近10a降水量明显增多,径流与降水变化的主要周期基本一致,表明降水的周期变化特征对径流影响显著。潜在蒸散量始终呈上升趋势,并在1993年发生突变。气候因子的共同影响导致了径流在近40a的减少,21世纪初期西北气候向暖湿转型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的恢复有着积极影响。(3)由于气候因子在不同年代的变化,年径流及各季径流对同期气候驱动因子的响应并不稳定:且响应关系出现明显改变的时期均始于气温增幅最显著的80年代后期,说明气候变暖对其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增温效应导致的潜在蒸散量增加对渭河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分量可达60%以上,高于降水的贡献;上游武山站对潜在蒸散量的变化更加敏感。(4)借助ARCGIS软件,本文建立了渭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和天气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域SWAT模型;结合PSO算法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达到了较高的运行速率。通过对各参数的不断调整,最终达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也验证了SWAT模型在渭河流域的适用性。从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可知,气候变化是渭河径流变化的主导因子,它对年平均径流的影响程度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贡献率在各水文站均大于60%;对汛期径流的影响大于非汛期。下游的年径流对土地利用的变化更为敏感,这也是由于人类活动在下游的影响更为显著;汛期渭河流域径流变化受土地利用的影响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强;非汛期时,北道站径流变化受土地利用的影响最大。总之,无论在全年、汛期或非汛期,气候变化仍是各站径流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土地利用在非汛期的影响较汛期大。
其他文献
<正> 1982年5月,沂水县黄山铺区东河北村农民刘建国在村北一高土台推土时,挖出了一部分铜器和陶器。铜器有鼎、鬲、舟、戈、削;陶器有罐、豆、鬲等,他马上将这些器物送交县文
期刊
利用线性变换的方法研究了幂等矩阵的相似标准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幂等矩阵的秩恰好等于它的迹,证明了任意n阶矩阵都可以分解为一个可逆矩阵与一个幂等矩阵的乘积,任意一
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存在法规解释不详、法规援引困难、监管规范不全的法律困境,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自治地区)扶
<正>受领新任务1966年5月9日16时(北京时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三朵蘑菇状烟云升起在新疆罗布泊地区上空。这是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原子弹空爆试验,是为氢弹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发现,对单篇学术论文的评价研究比较缺乏。然而,单篇学术论文的评价在指导科学决策,评价科研绩效,分配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
<正> 5月26日,在’2000(北京)国际家电展期间,国内最大的电冰箱生产厂家—科龙集团和小天鹅集团宣布结成战略联盟。据了解,科龙小天鹅双方的合作将在几个层面同时展开。其一,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首先由日本Kikuchi与Fujimoto于1972年报道,故又称Kikuchi-Fujimoto病或Kikuchi淋巴结炎.亚洲地区高
本文采用多巴胺仿生修饰及二次功能化接枝环氧树脂和RFL浸胶处理对表面光滑惰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进而改善纤维与橡胶界面的粘结性能。首先,对超
微乳液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形成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粒径介于10-100nm的外观半透明或者透明的分散体系。微乳液可以应用在三次采油、涂料、化妆品和合成多孔材料等领域。功能化
<正> 在战国时代的陶文中,经常见到"(?)"字,《古匋文孴录》释为"敀"。李学勤先生在《战国题铭概述》一文中,曾对此字作过详细的论述,他指出:敀即《管子·轻重戊篇》:"令谓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