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邻共建:多民族地区村际纠纷化解的“兰坪实践”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2685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村际纠纷化解是重点。在已有的话语体系里,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乡村纠纷化解的一贯形式,这一体认遮蔽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丰富事实,也限制了人们对村民自治内涵及价值的理解维度。“社邻共建”是村际纠纷化解的一种方式,它首创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与大理州剑川县交界的兰州坝地区。在概念上,它指的是当地社会的相邻村社,为化解村际纠纷,以村党支部为主导,以乡党委、村委会、村小组为主体,组建社邻共建理事会,吸纳跨界区域内不同族群、不同村庄精英及普通村民代表参与其中,以预防、协商、调处村社间矛盾纠纷的一种机制。它既是村际纠纷化解模式的创新,也是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创新。本研究基于田野调查发现,以基层行政和村民自治的互动融合为视角,考察多民族地区村际纠纷化解的社邻共建机制何以生成、如何运行及有何功能。作为一种源自村民自发创设的、有特定功能且具备严密组织架构的制度安排,社邻共建机制是在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从该机制产生的现实需求逻辑、族际互动历史逻辑和发展演变实践逻辑等层面分析发现,不均衡的移民嵌入和资源分配、强分化弱整合的社会人文环境、“条块”管理下的跨域沟通壁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政治议程、多民族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历史传统等复杂的外在因素,以及村社群众基于共同利益而采取的自主行动是该机制产生的必备因素。正是在现实的被动需要和村民的主动选择相互调试的前提下,一个以化解村际矛盾纠纷,维护区域社会秩序,促进乡村有效治理为导向的治理机制才得以产生。社邻共建机制以社邻共建理事会为组织载体,在生成的基础和背景上,构建起一套得以顺利运行的机制。明确了主体、范围、组织、程序、参与、方式,才确保该机制落地并推动现实改善。其组织架构体现为横向跨村、纵向联动。共建单元表现为“乡政府-行政村-村小组”,共建载体表现为“村党支部-理事会-村委会”,共建规则表现为“内生-外动-共治”。一方面,基于重塑横向村际纽带的“社邻共建”以地方传统和首创精神为原点,以自治组织再生产为手段,构建起区域内横向间各主体的合作体系,强化乡村区域秩序建构合力。另一方面,旨在推进政社互动的“社邻共建”则以党政组织关系为载体,以区域社会再整合为手段,构建起政府、社会、公民之间的互动机制。社邻共建机制承担着化解村际纠纷、促进三治融合、创新政社互动等多种功能。解决了乡村治理运行中的三大问题:一是通过跨行政村合作与反科层化共治,保障村际纠纷和公共事务“落地”而非“悬空”在村际的问题。二是通过开发农村治理资源,创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形式,实现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的“互嵌”而非“互斥”的问题。三是通过多主体协同治理,解决村民自治运行中国家基础性权力和乡村治权的“耦合”而非“脱构”的问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化乡村振兴进程中,难免遭遇诸如村际纠纷多发、纠纷难解等一些列治理问题。易地扶贫安置中的农村和农民需要超越地域和行政边界的自发性、自主性和组织化合作。既要创新自治、德治和法治的表达机制,也要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制度优势,从而建立横向互通,纵向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社邻共建机制所构建的社会治理网络因为跨域治理而成效显著,也因跨域治理而面临困境。综合该机制的效度与限度可知,多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可以说是“小村落,大国家”。现代国家建构的理念与实践将国家性因素渗透进多民族村落社会的方方面面,村民成为独立的公民,且享有国家特殊保护与支持,从而建立起对国家及其制度的认同,基于认同的乡村整合具有自发性和稳定性。而多民族地区的乡村社会整合,同时可能意味着“民族”这种社会群体边界的模糊与再造,族群性是一种社会事实,不必然引发纠纷,但如果相关政策干预和治理不当,也可能成为纠纷升级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云南省出于禁毒考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着手研究低毒性的大麻。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发出多个低毒性大麻品种,并将这些低毒性大麻品种命名为工业大麻。随后云南省通过颁布地方性禁毒法规,实现在本省范围内的工业大麻种植加工合法化。近年来,相关研究者发现大麻植株内非精神类大麻素大麻二酚(CBD)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效,加之联合国降低大麻相关物品的管制等级、国外大麻合法化进程的加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外
学位
档案学元理论是对档案学自身问题进行探求和反思的结果,也是档案学学科发展与进步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石,只有将其研究透彻,档案学的学科定位才能更加清晰,学科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劈波斩浪,顺利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吴宝康先生最早开创了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先河,历经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迄今该领域已取得了累累硕果,对于不断提高我国档案学研究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档案学界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学位
留守儿童是城镇化进程中衍生出的一类特殊群体,是国家、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对象。图书馆学以阅读为视角切入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首先,本研究从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影响因素、阅读改善策略和模式三个角度对已有文献展开综述,发现现有关于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调查集中于外显化特征的描述,强调外部因素如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的塑造,忽视了阅读主体的认识和兴趣等内在要素,以及利益相关者与政策
学位
<正>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是学者们在交通运输与物流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聚类车辆路径问题(Clustered Vehicle Routing Problem,Clu VRP)更好地描述了现实场景下的包裹递送服务。对聚类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物流企业在制定配送计划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
期刊
当今社会是在信息化高度运行环境中逐步发展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量可观的数字资源,这种资源逐渐成为了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发展的副产物。这种发展的趋势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收集、整合、管理数字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建设过程固然十分重要,但制定政策保障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不可少。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法等多
学位
公民日常的生活离不开健康信息,健康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伴随科技的发展和用户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网络健康信息平台获取健康信息成为许多公众的首要选择。本文通过调研解析40个美国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现状,选取3个美国相关平台和2个中国相关平台进行案例对比分析,总结美国相关平台建设特点,归纳我国相关平台的建设优势与不足,为中国健康信息平台提供发展启示借鉴。作者从美国的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本信息、信息资源的服务
学位
云南革命历史悠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伟大历程中形成具有教育、科研、经济等多重价值的红色档案资源。云南红色档案资源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荣光,如何运用云南红色档案资源发展红色文化,凝聚民族共识,聚合起磅礴之力走好中国道路,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红色记忆等重要精神指示的具体体现。云南红色档案资源广泛散存于不同区域的多个主体之中,档案资源碎片化状态制约其价值及现实效用的发
学位
健康,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是衡量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在错综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解决健康问题,达到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离不开健康信息素养的支撑。环卫工人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使其更容易受到各种健康问题的困扰,本研究以昆明市环卫工人为对象,评估该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探究影响该群体健康信息素养的主要因素,对于围绕该群体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改善他们的健康和生存状况、帮助培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出现使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表达自我的渠道,不同于微信和短视频平台,微博具有用户量大、准入无门槛、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微博成为每个用户的“麦克风”,加之微博热搜的出现使每个用户能够接触到不同议题,因此微博热搜成为生成和传播舆论重要的版块。微博热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某些信息对用户的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用户在浏览微博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对某些微博
学位
本文从运动式治理的转型出发,选择靖安易迁安置点的形成与治理作为个案,在治理实践中透视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式治理的互动。由此,更好地运动式治理运作的关键节点,反思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式治理发生偏离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运动式治理纠偏进一步探索基层运动式治理的转型。首先,在基层政府治理的模式转换中探究运动式治理的存续。其次,解析靖安易迁安置点的形成与后续治理,展示运动式治理的现实形态,观测到在现实政治中单一运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