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O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脱氮实验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为因素下造成水体受损的一个重要表现之一,即水体富营养化。它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将大量含有氮、磷的有机或无机污废水排入到水体,使得水中的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DO,使得水体中含氧量急剧下降,并产生毒素,鱼类等其他一些水生动植物因此死亡,从而造成的水质恶化。本实验即是以去除水中氮磷为主要目的,结合现今国内外广泛提出的反硝化除磷脱氮新理论,以SBR反应系统对该反应机理进行实验研究。 本实验按照富集聚磷菌(PAOs);培养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B);在A<,1>/A<,2>工艺下,改变反应运行条件各参数,从而测试对反硝化除磷脱氮反应的影响。实验在时间顺序上分为三个阶段。 从9月16日到10月6日的20天为实验的第一阶段,以富集聚磷菌PAOs为目标。在该阶段采用厌氧/好氧(A/O)工艺,以取自太原市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具有一定除磷能力的常规好氧活性污泥为种泥,经过滤淘洗后加入到SBR反应器内,并注入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控制反应工序为厌氧段120min,好氧段240min。经过20天,近80个完整周期的污泥培养,系统的除磷效果达到了93%左右。能够说明聚磷菌已成为污泥中的优势菌属,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 实验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阶段,从10月7日开始到12月17日结束,为期70天。采用在A<,2>段起始瞬间投加NO<,3><->盐的A<,1>/A<,2>工艺,该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工序安排为:在120min的厌氧放磷结束后,沉淀排水,之后加入含磷35mg/L不含COD的模拟废水(模拟废水其它成分不变),同时加入硝酸钠溶液并使其浓度在起始瞬间为50mg/L。这样可以极大限制常规反硝化菌的生长(即只具有反硝化脱氮功能而没有吸磷功能的细菌)为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富集创造理想的条件,尽可能消除反硝化菌对后续实验中的影响。该步骤中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3500mg/L左右,泥龄(SRT)15d,每次进排水大约2.0L,其中COD 240mg/L,NH<,4><+>-N 20mg/L,PO<,4><3->-P 10mg/L。每个周期7h,各周期后有近1h的污泥静置期,共运行60天,180个周期。 第二步骤工序是在第一步骤的厌氧段结束后,不再沉淀排水,而是直接在瞬间投加硝酸盐后进入缺氧段A<,2>段,其它反应参数同第一步骤。共运行了10天,近30个周期。 经过70天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后,系统的除磷脱氮达到预定效果,实验进入第三阶段。 改变实验运行条件参数后的实验结果分别如下: (1)NO<,3><->盐的投加方式由瞬间投加改为在一定时间内的连续流加后,并没有影响系统最终的除磷脱氮效果,只是NO<,3><->的浓度变化曲线有所不同,且没有明显的如瞬间投加方式下NO<,2><->盐的产生; (2)进水C/P值在18~30之间时,值越高,厌氧段释磷也多,此时应调节在A<,2>段NO<,3><->盐的投加量,否则会造成NO<,3><->盐过量。除磷效果近乎相同; (3)在适宜N/P值范围内,较高N/P比会提高系统除磷的速率,但在210min的A<,2>段时间下,不会对最终的除磷效果造成明显区别; (4)无论是在A<,1>段还是A<,2>段,高MLSS值下都会提高系统的反应速率,但除磷脱氮效果并无差别。且应考虑到高MLSS会增大剩余污泥产量,在工艺上增加运行成本; (5)在高温段,系统反应速率明显高于低温时水平,但在一个周期近330min的反应时间内,低温系统也能达到相同于高温下的除磷脱氮效果; (6)进水pH值偏高时厌氧段释磷量会增加,此时在A<,2>段应调整NO<,3><->盐的投加量。除磷效果并无因此受到影响。
其他文献
高功率电源技术是CO2激光器的关键单元技术,而激光器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是电源装置的重要环节,对电源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CO2激光器开关电源的性能,加强CO2激光器整机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克服传统的功率器件驱动控制信号实现复杂、电路体积大、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对高功率轴快流CO2激光器开关电源驱动系统进行了研究。  设计了一套高电压开关电源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了DSP与CPLD结合的PW
信道编码是为在噪声信道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技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即LDPC码凭借其具有逼近香农(Shannon)极限的性能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中短码长上,多元LDPC码具有比二元LDPC码更好的纠错性能,其应用前景巨大。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FPGA的多元LDPC码编译码器的实现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多元LDPC码
SIP协议是分组网络中语音和多媒体呼叫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其基本功能是通信会话的建立、释放和修改以及终端通信能力的协商.与H.323协议相比,SIP协议简单、灵活且与Internet有着良好的适应性.随着VoIP技术的飞速发展,SIP协议正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被认为是软交换网络实现多媒体业务极具前景的候选技术.论文总结作者参与华为科研基金项目及IP-PBX系统开发项目的研究心得,参照IETF的SI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是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方法,通过将微弱电流作用于头皮,以调节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本研究旨在研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急性期应用C-tDCS是否可以减少缺血灶的进展。受试者为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患有大脑中动脉区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受试者纳入标准包括NIHSS得分为4-25分,并符合静脉溶栓(IVT)标准。近期发病者进行机械性取栓术。纳入
网络控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信息(控制量、参考输入、系统输出)的传输通过网络来完成。网络的引入,对控制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其中有很多的难点亟待解决。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控制中的延迟问题进行了研究。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是网络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网络控制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机器人远程控制系
人脸识别是人类最杰出的认知能力之一,让机器人具有人的智能,使它可以像人类一样记忆、识别人,一直是众多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方便、可靠、自动身份鉴别的实际需求日益迫切,人脸识别重新成为机器智能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人脸识别,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推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的发展,满足身份验证、基于内容的检索等实际需求;同时由于人脸模式的特殊性,对人脸识别进行应用研究
学位
无论是传染病在人类社会网络中的流行,还是计算机病毒在Internet上的蔓延,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危害。复杂网络理论为病毒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上的传播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真实复杂网络中的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都对病毒的传播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病毒在复杂网络中的传播加以研究,根据网络拓扑的特点,找出其特性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现
学位
本研究面向车路无线通信条件下的同车道信号遮蔽、相邻车道信号遮蔽问题,结合车路协同路侧无线通信基站天线安装高度、安装位置、车辆高度、道路坡度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工程计算模型,并结合工程常用规格设定参数给出定量研究结果,用于车路协同路侧通信设备部署参考。同时,本研究还通过敏感性分析给出相关因素影响能力以便在特定条件下提出解决信号遮蔽问题的技术方向和方法。本研究提出的计算模型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明长城是宁夏河东长城的一部分。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简要介绍了这段长城的现状及修筑简史,重点探讨了鄂托克前旗头道边与二道边西端交汇点、头道边的历史属性,乌海明长城的北端止点及其与秦长城的关系,鄂尔多斯西部明代烽火台的属性等。
尖晶石LiMnO具有高电压、高安全性、低污染等特性使其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极正极材料研究热点之一,但其较差的循环性能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本文针对尖晶石LiMnO的特性,对材料进行掺杂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充放电等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iMnO正极材料含杂质少,且性能优越,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15.49mAh·g。通过掺杂C改善其循环性能,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