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国家、民族急需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提升综合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落实根本任务,全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专家组也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标准和要求修订了新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为了更好的领悟学科核心素养在新教材中的体现,分析对比各版本教材的长处,发挥出各版本教材的优势,顺应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本文综合了自身实践与理论文献的调查,将人教版2004年出版的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与2019年出版的选择性必修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作为研究主题。通过文献分析、对比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手段,调查了一线教师与学生对旧教材的应用情况,并根据新课改的视角,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教材的应用建议,并通过教学设计,形成典型课例。期望为一线化学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研究,结合新课程理念,发现旧教材存在以下的问题:(1)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晶体结构与性质章节内容过多,抽象,难理解。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金属晶体堆积模型、晶胞的计算对于空间想象力、数学几何思维考察过多,过于抽象,这一章节往往推进困难。(2)教材中的实验栏目设置过少,大部分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很少能让学生动手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3)迫于升学的压力,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难免存在着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及对教材栏目、素材的重视度不够等现象。本文从新、旧两个版本教材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编排中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1)从章节编排方式看,新教材将学习难度最大的晶体结构与性质中的离子晶体与金属晶体合并为一节,并将旧版的配合物内容移动到了第三章第四节,并在同节加入了超分子的新内容,知识难度更加均衡,更科学合理;(2)从呈现方式看,新教材的图片使用更加丰富,提供了更多模型的支持,降低了内容的抽象性;在栏目设置上也增加了更符合学科素养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拓展了相关栏目;(3)从内容选取看,新版教材前两章知识内容整体变化不大,但是对知识点的顺序有所调整,更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难度的螺旋上升。第三章的整体知识内容变化较大,将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合并为一节,并删去了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晶胞结构、几何空间利用率等一系列对空间想象力、计算能力都要求较高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弱化了数学元素的应用,更加符合大部分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首次引入了过渡晶体这一内容让晶体的学习更全面,除此之外最后一节也加入了超分子的内容,更符合现代的科技前沿。综合来说新版教材更加简洁,更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基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日常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课标的学习,深化对课标的理解,合理掌控教学过程的深广度;(2)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讲究难度的递进,提高学生的理科学习能力;(3)创设与时代相适应的真实问题情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将重点放在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与科学态度的树立;(4)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善用栏目与素材,建立学习模型,减少学习内容的抽象感,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