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价值研究 ——以《家校联系册》的应用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六年间,学生在努力学习各项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教师和家长长期的引导、干预和强化才能养成,所以家校合作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家校共同培育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校沟通成为了难题,直接影响到学习习惯养成的效果。D小学为了解决家校沟通难的问题,由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制《家校联系册》,将《家校联系册》作为家校共育学习习惯的沟通平台,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提供新渠道。本文以六年级某班同学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家校联系册》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探索出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价值。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家校合作及学习习惯的概念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概括,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需要家校共同培育的原因。首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价值具有独特性,二者不可相互代替,因而家校需要合作。其次,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在价值取向的选择和价值判断上存在冲突,因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为了解决家校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需要将二者的价值融合,使家校和谐、有序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章从《家校联系册》本身出发,研究D小学在使用《家校联系册》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章是家校合作对学习习惯养成的价值探索,D小学运用《家校联系册》将家校紧密联结在一起,能够切实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教师和家长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主观意识、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家校联系册》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达成理想的效果,所以在第五章为家校共育学习习惯提供改进的建议,供使用者加强改进。
其他文献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等挑战越来越严峻。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以医院与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上级医院,造成二、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门可罗雀,严重束
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推进乡村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会议提出两大重点工作部署:“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将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生长点。广西作为文化资源富饶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思考如何通过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激活特色民族文化基因,促生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
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成果十分喜人,但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后发展地区产业存在创新资源缺乏,创新水平低等诸多问题。西部后发展地区可以通过建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来加强科学技术信息的管理和流动能力,促进产业创新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弥补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落后之间的鸿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现存的创新绩效研究大多针对东部地区,缺乏对西部后发展地区创
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为未来我国金融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具体方向。《报告》认为,在未来我国的金融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融资担保行业作为金融供给中的重要保障环节,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
攻击行为是一种蓄意去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攻击行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欺凌多发在青少年群体中,并且高中生中出现的次数更为频繁。因此,学校、家长等各方需要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其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引入共情这一变量,探究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机制。本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这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学校可以开发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学校课程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中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许多学校发展改革的必要动作,开发并实施特色课程就成为一个学校形成特色、发展特色的重要环节。同样,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学生、教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指的是一种自发的、帮助其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他行为不仅仅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社会化标志,同样也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都最为快速的时期,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正
一直以来,我们深受语法教学法的影响。对于英语的学习局限于传统的重视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所以现在很多学生英语成绩很高,善于做一些阅读翻译题。而在语言表达上,经常会出现各种中国式英语口语,很多人一张口就不会表达的现象特别的常见。小学英语作为我们大多数人英语启蒙的重要时期,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兴趣,做好学习路上“领头羊”的角色。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加强对于口语教学的重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由于很多地
本文从事件语义类型角度出发,以《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收录的动词在BCC语料库中生成的作格句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变换分析、语料库分析的方法考察分析现代汉语作格句在事件语义类型上的表现。首先,我们在确立作格句定义及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将大纲动词带入BCC语料库,结果显示能够生成作格句的动词数量占到大纲动词总量的10%,这一数据可以说明现代汉语倾向于作通格语言的程度。其次,在对大纲动词
本文以广西南宁市H中学为研究对象,开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推动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调研,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当前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意识显现、教学作用显著;但也存在教师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