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在治疗直径1-3cm孤立肾结石的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fei1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直径为1~3cm的孤立肾合并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间收治的112例孤立肾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79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接受了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m PCNL组),39例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RIRS组),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结石位置、结石大小、孤立肾类型、肾积水程度),将结石直径大小分层为M1、R1组(结石直径为1~2cm组),M2、R2组(结石直径为2~3cm组)。对两个亚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酐值、术前与术后血清尿素氮值、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值、住院总费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一期清石率、总清石率、术后并发症(石街、发热、出血、急性肾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数据进行比较,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孤立肾类型、肾积水程度、结石直径、结石位置、结石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方面比较结果如下:m PCNL组及RIRS组患者在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浓度、尿素氮、血红蛋白浓度,围手术期肌酐浓度变化值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结石直径≥1cm而<2cm时,R1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相较于M1组下降更少(9.24±6.50 vs 14.73±17.44,P=0.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的术后总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均小于M1组(P=0.00、0.00、0.00、0.028、0.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结石直径≥2cm而≤3cm时,R2组的术后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M2组(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2组的平均住院总费用低于R2组(22957.36±4787.90 vs 25058.64±5333.16),但两组P值为0.7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m PCNL组患者在一期清石率较RIRS组高(93.3%、72.0%vs 76%、57.1%,P=0.162、0.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PCNL组患者与RIRS组总清石率相当(87.5%vs 84.6%,P=0.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PCNL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0(10%),2例出现发热,1例术后出血,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RIR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9(5.1%),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肾绞痛,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2cm孤立肾结石,RIRS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方面具备优势,一期清石率低于m PCNL,总清石率、肾功能改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m PCNL无明显区别,可作为孤立肾结石微创手术的优先选择;对于2~3cm孤立肾结石,m PCNL在一期清石率方面具有优势,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RIRS,在其他方面与RIRS无明显区别,泌尿外科医师可结合患者结石特点及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报纸
目的检测GRP78和亚型蛋白标志物(MUC1、MUC2、CDX2、CK7、CK17、CK20)在壶腹癌各亚型中的表达特点,分析GRP78及亚型蛋白标志物的表达与壶腹癌各亚型的关系,并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术前未行放化疗且均行胰十二指肠手术切除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对49例患者的肿瘤组织通过HE和亚型蛋白标记物(MUC1、MUC2、CDX2、CK7、C
学位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个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的大网膜转移预测模型,并绘制个体化的列线图,以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大网膜的转移。方法:连续的回顾性收集374例(训练队列261例,测试队列113例)经病理证实为T3、T4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包括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增强CT动脉期的影像图像。使用专门的影像图像处理软件对动脉期CT图像上的病变进行分割并提取特征,LASSO回归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并构
学位
期刊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为乳腺IDC患者SLN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10例乳腺IDC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SLN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纳入研
学位
目的:探寻在神经内镜下经颈部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微创手术入路,并研究临床可行性。方法:使用5例(1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带颈尸头标本行解剖学研究,其中3例使用彩色乳胶进行血管灌注。在神经内镜下经耳垂下缘直切口进行解剖,记录面神经(facial nerve,CN.VII/FN)与周围解剖标志的关系,并探寻手术通道。临床中对4例影像学表现为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患者进行经颈部入路手术,记录手术内容、术前
学位
报纸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卒中相关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卒中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液中特定炎症标志物的识别可能成为评价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客观指标。其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已被证明是缺血性卒中和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然而,NLR与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还不确定。本研究试图分析入院时NLR与自
学位
背景和目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脊柱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早期切口感染最为常见。SSI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慢性腰痛、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障碍,并增加治疗难度,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医患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诊断并及时治疗切口感染,对于SSI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SI如何处理尚缺乏统一的治疗原则或方法,传统的换药治疗
学位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可能影响动脉瘤愈合程度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14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从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的接受PED治疗的病例,纳入符合本次研究标准且信息完善的病例46例,临床预后采用改良的Rank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