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公园不同空间中人群植物景观感知偏好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社会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丰富,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公园的功能需求已经从简单的亲近自然、满足社会性交流和集散活动的单一功能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等多种复合型的功能需求。近年来大多数城市公园的构建都仅注重于追求丰富的植物元素、空间形态和景观构筑物,仅考虑到空间视觉感受,较少地考虑到不同景观空间环境给人带来的听觉、情感等方面感知效果以及影响景观偏好的各维度影响因素,以至于景观空间无法全方位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本研究聚焦城市公园不同空间的植物景观感知偏好,以实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定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来探究城市公园不同空间中人群植物景观感知偏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感知方面:2-3种颜色搭配的植物景观最受偏爱;植物的花朵、气味、叶色叶形等多种观赏特征都是人群看中的观赏特点;游憩中比较偏爱自然产生的声音;偏爱清淡的香味,植物散发香味会使人心情愉快;植物中有刺、有孔、有毛的特质会令人感到不适。2.感知偏好方面:灰色空间中植物景观偏好与物种丰富度、植被显著度、群落景观协调性、自然性指标呈显著相关;绿色空间中植物景观偏好与群落景观协调性、群落景观整洁性、复杂性、变化性指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蓝色空间中植物景观偏好与群落景观整洁性、自然性、变化性指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3.优化策略方面:梳理归纳植物景观感知偏好研究中影响各自空间景观偏好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契合人在不同空间中的植物景观游憩喜好,尝试构建满足人们不同空间植物景观感知偏好的空间概念模型。本研究通过对城市公园不同空间根据其自身的类型、性质、特点进行空间分类,通过分类对比的方式探寻城市公园不同空间植物景观感知偏好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视觉、心理感知等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提出不同空间的植物景观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精细化、合理性构建城市公园不同空间植物景观提供思路和支撑,从而更好地打造高质量、人性化植物景观,体现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福祉功能。
其他文献
四川竹资源丰富,但目前四川省竹产业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经济效益低。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四川省先后颁发《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四川省竹产业规划》、《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以上政策都提出了发展建设竹林人家的目标,为升级竹林旅游第三产业提供契机。2019年四川省林业林草局颁发了四川省竹林人家认定评分标准,从评价标准可以看出存在竹林人家的界定不明、评
学位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我国人民群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的文化,在国际形势变化莫测的今天,红色文化对于我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认同、标识中国特色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通过景观的建设方式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景观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重庆红色纪念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叙事学在景观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丰富红色纪念景观的研究维度,为
学位
石质文物是风景园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与室内石质文物相比,露天石质文物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面临生物风化问题严重。论文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查询、室内分析等方法,对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石刻摩崖造像——乐山大佛佛体表面维管植物种类、生活史特征、果实类型、地理区系成分进行统计,系统调查佛体表面植被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对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乐山
学位
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过程中,各类景观空间的建设让城市形象气质、生态环境得以较大改善,但当前绿道规划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绿道空间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规划建设过程中忽略绿道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等。而空间句法以人的行为感知为本,可以量化分析绿道景观空间,探究空间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选择空间句法理论对成都市锦城绿道景观空间进行评价研究。本文在考察相关绿道之后,利用空间句法理论结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都市出现了盲目扩张、同质化扩张的问题,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而成都绿地规划中的郊野公园,通过在城市扩张中形成绿化阻隔,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盲目扩张的问题。多年来,成都建设的郊野公园,不仅成为了市民喜爱的游憩场所,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青龙湖公园、幸福梅林以及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四个郊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公园进行了植物普查、40个样
学位
近年来,随着地铁的飞速扩张,成都逐渐迈入建设地铁公共空间为核心的“TOD时代”,其特色空间的营造成为重心。为凸显TOD导向下不同站域空间的地标特色和解决站城规划分离带来的同质化问题,促进地铁扩张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展开了“一站一景”宗旨下的外部空间研究,探索站域地标符号对空间优化设计的实践意义。论文以选点研究为前提,采用综合文献分析法对成都市地铁运营情况、线路空间设计模式等进行讨论选出7号
学位
近年来,成都市全面践行城市更新与公园城市的新发展理念,注重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打造,城市桥下线性空间作为新时代城市高速发展的派生空间,逐渐显现其在展现城市品质形象与提升居民城市生活体验方面的价值,但它在桥下空间的相关研究中尚未得到深入的关注,现状问题与提升潜力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使桥下线性空间融入城市生活并成为优质的公共空间是我们需要讨论探究的课题。就目前来看,城市桥下线性空间以满足交通功能与景观功
学位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被逐渐割裂,人群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人们迫切需要能够缓解精神压力、提升体力活动水平的户外空间和场所。社区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户外活动可达性最高的公共空间,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对人群身心健康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其恢复性环境设计的科学依据。同时,眼动仪等视觉感知技术的出现,为研究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提供了更为客观、更加深入的评价工具,为
学位
绿道作为线性开敞空间,是开展线性体力活动的重要载体。人群通过线性体力活动进行健康主动式干预,绿道通过承载线性体力活动提供健康支持性功能,由此搭建线性体力活动与绿道环境的桥梁。但现有绿道设计重视生态及美学价值、忽略具人文关怀的健身支持功能,因此,挖掘线性体力活动需求并完善其在空间中的供给现状,创造供需适应的户外健身环境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线性体力活动”为落脚点,展开对线性体力活动人群
学位
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少数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发展的缩影,诉说着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及生产中,创造并传承的民族文化。其中,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介质,阐释着社会生活与文化、人类精神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得民族文化能够传承至今。然而,如今人们对文化符号内涵的忽视,使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失落;在景观应用中的表象化设计,令景观逐渐丢失了各族文化特色的传承。本文分为理论研究、背景研究、文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