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基金会发源于欧美,由高校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募集资金发展教育事业。我国高校基金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刚刚起步,在20余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近年来高校基金会志愿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攀升,其活动辐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活动,参加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高校基金会志愿者服务方面仍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高校基金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高校基金会志愿服务法律机制不健全等。这些制约着高校基金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很多高校均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这些高校基金会开展的志愿活动不仅在校园内部,还经常性的开展助学助教,资助希望工程、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等活动。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志愿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基金会的制度不断地完善,但是关于志愿者的相关激励仍存在问题需要改善。所以了解志愿者参与动机,完善志愿者激励制度,对广西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例,样本取自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展的“小黑板计划”志愿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了解高校基金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找出志愿者激励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研究中发现高校基金会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分为三方面:利他、利己和双利。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更多的体现在双利动机,即在帮助其他人的同时让自己也能够得到或者学到某些东西。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基金会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存在着多种问题,如激励理念陈旧、激励方式单一,对志愿者权益的保护不充分,同时志愿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不利于志愿者相互之间的经验借鉴与持续进步。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自我实现不足等。经过与志愿者的交流,发现影响高校基金会志愿者行为因素主要有: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措施设计和运用不尽合理、志愿精神宣传力度有限和志愿者保障机制不健全四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合理设计和运用激励措施;加强志愿精神的宣传和普及;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志愿者动机与志愿者激励相结合,充分考虑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探究高校基金会志愿者的需求,以此作为完善高校基金会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标准。使得高校基金会志愿者激励机制更具人性化,符合志愿者的切身感受。但本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处于较初级的层次,数据支撑较薄弱,在以后将会进行深入的学习,弥补这一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