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银行之间互相合并形成庞大而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服务愈演愈烈,各国银行纷纷通过并购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目标。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进程由1984年中国银行并购澳门大丰银行正式拉开序幕,并于2006年进入全面发展时代。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加速开放,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深化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其国际化步伐,开展了一系列跨国并购活动,跨国并购已成为国内银行实现国家化战略的重要途径。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八家商业银行发生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案件共计33起。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发生的一切自主行为都是以提高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那么,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最终到底对银行效率产生何种影响,最终是否给银行效率带来了提高抑或反而使其效率降低。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跨国并购相关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方法,并对跨国并购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作出理论分析。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在定量的基础上通过考察跨国并购后银行效率的动态变化,定性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随后运用面板模型定量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跨国并购经验与银行效率的关系。据此,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Malmquist指数模型定性分析发现,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技术效率增长率在两到三年内降幅明显,虽后有回升但仍未达到并购前水平。非国有控股银行中除民生银行并购后第一年技术效率增长率降低以外,其他非国有控股银行并购后技术效率增长率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并购对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效率产生较大的负影响,虽未对我国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效率产生明显负影响,但亦未带来效率的改善。通过对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及技术进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效率增长率低于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主要源于其跨国并购发生频率高、时间间隔小、自身规模较大,并购后资源整合力差。(2)通过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发现,跨国并购的发生及国有股权性质与样本银行整体效率显著负相关,跨国并购的发生并没有带来样本银行整体效率的提高,反而降低了银行效率,并且国有股权性质负向影响银行效率。该研究结论与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本文研究结论具有较高准确度。另外,跨国并购经验与银行效率呈U型关系。当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次数大于9.643时,即银行自身发生大约9次跨国并购案件后,跨国并购的发生会提高银行效率值;当跨国并购次数小于9时,跨国并购的发生反而会降低银行效率值。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建议:制定合理的跨国并购战略、注重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吸收跨国并购成功经验以及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