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育肥羊生长、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发酵玉米蛋白粉(FCGM)替代豆粕对育肥羊的营养调控作用,本试验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选取4月龄平均体重在33.81±0.45 kg的小尾寒羊×澳洲白绵羊F1代雄性杂交绵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25%组、50%组和75%组,分别利用发酵玉米蛋白替代基础饲粮中0%、25%、50%和75%的豆粕,饲养全期饲粮精粗比为7:3。试验期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研究FCGM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微生物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期,FCGM对育肥羊的ADFI无显著影响(P>0.05)。在31~60d,25%组育肥羊的ADG较对照组提高了26.5%(P<0.05)。全期各试验组的F/G均低于对照组。25%组育肥羊的总能、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25%组和50%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5%组育肥羊的胴体重、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组在45min的a*和b*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75%组在24h的L*值显著高于25%组和50%组(P<0.05),各试验组的黄度b*值、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组和75%组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E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75%组瘤胃液p H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5%组和50%组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组和75%组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第30 d时,25%组的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中的Cr和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组和50%组中GP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 d时,25%组中的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5%组的C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组(P<0.05),各试验组中GSH、AS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组和75%组血清中的GP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组(P<0.05)。(5)在试验期第30 d,25%组与75%组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50%组(P<0.05)。在试验第60 d,25%组和50%组的T-AOC、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5%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FCGM等量替代育肥羊日粮中25%豆粕可以促进育肥羊的生长,提高育肥羊对饲料的利用率,改善羊肉的品质,同时增强对瘤胃的发酵和育肥羊机体的健康作用。
其他文献
为提高土壤快速分类模型的识别率,本文以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土壤近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理化值数据,从两个不同的土壤分类层面,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覆盖和土壤质地分类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1)建立了不同卷积尺度融合的近红外光谱土壤覆盖分类模型。研究基于土壤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预处理方法
学位
为了明确间作柱花草(Stylosanthes Sw.)作绿肥后不同管理方式对椰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酸性土壤地区椰子园绿肥间作以及绿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柱花草绿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对椰园土壤肥力的影响,设无绿肥间作、间作并覆盖利用、间作并压青利用3个处理,观测耕土层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不同形态有机氮、不同形态无机氮、不同形态有机磷、不同形态无机磷、不同形态钾、微量元素以及p
学位
水稻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具有经济和战略地位,人们对稻米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严重限制了全球水稻产量。有研究表明,剪接因子在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逆境适应以及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展开研究可以为解析稻瘟病菌的逆境适应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强化水稻抗病育种,探研稻瘟病菌的防控新策略,减轻水稻病害提高产量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转录
学位
玉米秸秆的正确还田方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作物生产。为了解还田深度对黑龙江不同农业区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粉碎翻埋还田方式,在四个典型农业区分别设置不还田、0cm表层覆盖还田、10cm翻埋还田、20cm翻埋还田和30cm翻埋还田五种处理,研究不同还田深度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土壤酶活性变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腐解率
学位
为解决黑龙江水稻旱育秧过程中经常出现低温冷害的问题,本试验探究不同诱导剂:壳寡糖、褐藻寡糖、γ-氨基丁酸对水稻抗寒性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龙粳”31为试验品种,选取壳寡糖、褐藻寡糖、γ-氨基丁酸为诱导剂试验材料,按照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设计,试验并筛选出T1(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50 mg/L、γ-氨基丁酸500 mg/L)、T2(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25 m
学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4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在C4作物中主要负责CO2的初始固定,催化碳同化。此外还参与调节保卫细胞、促进根瘤菌固氮、种子萌发并在植物抗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栽培木薯是C3-C4型植物,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高光效、高淀粉积累、高产等特性。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q RT-PCR、同源克隆和木薯遗传转化等方法对木薯MePEPC基因家族展开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
学位
构建科技报告制度是我国科技发展管理改革的重要依据,需要对其内涵和作用有全面认知,了解其应用价值和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应用和推广。基于此,通过分析科技报告产生的原理、利用价值等,更好地阐述科技报告的内涵。通过集成集合、规范组织后形成的科技报告资源,研究其在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估、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价值,从科技报告生成周期的角度,分析其对各主体带来的效益。科技项目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关键手段,由于管理比较落后
期刊
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选取不耐旱型大豆品种绥农26和耐旱型大豆品种黑农54,设置CK(全生育期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T1(V1期轻度水分胁迫15 d,维持田间持水量的60%)、T2(V1期中度水分胁迫15 d,维持田间持水量的50%)、T3(V1期重度水分胁迫15 d,维持田间持水量的40%)四个处理,对大豆生理生长、内源变化情况及产量等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大豆在干旱条件下的响应机理以及复
学位
稻田土壤肥力下降是制约稻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国内外学者针对提升稻田土壤质量、保障水稻持续高产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当前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等肥料配施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措施。因此本文通过常规施氮(120 kg/hm~2)与减氮(108kg/hm~2)配施等氮量生物肥,有机肥和炭基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论如下: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龙粳31的生长
学位
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siensis Miura)引起的小豆锈病,在我国各小豆种植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小豆的产量和品质。探索利用外源抗病诱导剂防治小豆锈病,是实现小豆锈病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 JA)、苯并噻二唑(BTH)、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等4种植物类激素均可显著提高小豆感病品种“宝清红”对锈病的抗性,且以A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