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我国通过调查检测青少年的抑郁患病率达到24.6%,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相继发布“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方案”,倡导校园内积极开展青少年抑郁防治工作。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政策下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的时间变多,校园环境对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调节影响更加突出,创造以人为本的高校景观环境是“健康中国行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为落实抑郁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以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亚季节性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我国通过调查检测青少年的抑郁患病率达到24.6%,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相继发布“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方案”,倡导校园内积极开展青少年抑郁防治工作。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政策下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的时间变多,校园环境对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调节影响更加突出,创造以人为本的高校景观环境是“健康中国行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为落实抑郁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以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亚季节性抑郁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校园内教学区植物群落的构建模式对受试者生理、心理测评指标的影响。通过主、客观试验研究方法,在满足通用设计理论、环境心理学、循证设计等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校园植物景观对受试者抑郁状态的调节作用,并根据筛选出的植物群落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定量研究校园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基于亚季节性抑郁人群的冬季校园景观构建策略,研究结果能为构建有效缓解大学生亚季节性抑郁情绪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方法,研究共包括三部分:(1)对高校教学区植物群落现在以及大学生植物群落偏好进行调研;(2)根据调研结果,开展基于亚季节性抑郁的植物群落样本筛选试验,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亚季节性抑郁人群生理、心理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选出对受试者各项指标有益的样片;(3)根据筛选结果,开展高校教学区植物群落构建量化研究,构建基于冬季亚季节性抑郁群体的高校教学区植物群落模型,为提出有益于缓解大学生亚季节性抑郁的植物群落构建策略提供理论与指导依据。论文选定西南大学教学区为调研范围,采用通过线上线下发送问卷,筛选出患亚季节性抑郁情绪群体的问卷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并根据亚季节性抑郁群体的问卷关注热度选定评价因子。研究重点对能有效缓解大学生亚季节性抑郁的植物群落展开研究。为尽可能多的纳入不同模式的植物群落,并且考虑试验的可操作性,分别进行两次试验照片的筛选工作,首先筛选出场地特征明显,沉浸感强,干扰因素少的98张样片,通过评分归类最终选出28张试验用样片进行植物群落样本筛选试验,采用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不同植物群落观测下受试者皮电、皮温、Theta波、Alpha波、IMC指数等生理、心理测评指标展开分析,探讨不同性别间、试验前后各项指标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有益于受试者各项指标的植物群落样片,为下一步进行高校教学区植物群落构建量化试验做准备。根据试验结果,对筛选出的植物群落样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将植物群落景观的美景度标准值作为因变量,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的6个园林植物群落的景观因子得分值作为自变量,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冬季亚季节性抑郁群体的高校教学区植物群落构建模型:Y=-5.860-0.206P1+0.107P2+0.122P3+1.103P4-0.387P5+0.535P6(R~2=0.853)其中P1代表植物形态特征,P2代表多样性,P3代表层次感,P4代表空间感,P5代表色相与季相,P6代表景观特色。通过模型验算我们再次筛选出美景度评分较好,根据对生理、心理响应较好的植物群落照片、美景度模型以及高校教学区植物群落构建原则,提出基于冬季亚季节性抑郁群体的高校教学区植物群落构建策略,并对不同生理、心理响应较差的植物群落进行改造示例。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研究首次以冬季亚季节性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植物景观对抑郁防治的可能及作用;(2)将心理学方法与景观学相结合,通过VR设备作为视觉刺激,将心理和生理数据同时运用本次研究中,为校园景观在日常抑郁防治中发挥作用提供基础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手法按摩配合小针刀的疗效。方法:选取龙岩市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手法按摩配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按摩。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颈项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颈肌最大肌力、颈椎曲度、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日本骨科协
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激烈碰撞,西方文化大量输入中国,由此带来西方政治理论的中国本土化问题。我们以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学家陈之迈为例,讨论了具有鲜明西方经验特征的政治学理论如何与中国政治实践结合,形成本土化中国政治学理论的问题。陈之迈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学家,在美国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熟谙西方政治学理论。同时,他又有相当的旧学基础、对中国社会与政治具有切实的生活体验,以及丰富的参政经验。因此,其发表的学术论
“公众人物抗辩”源于美国,自2002年范志毅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侵犯名誉权案引入我国,开始被司法实践接纳。公众人物指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主要分为全面型、限制目的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四类。其中,前三类公众人物都需要承担容忍义务,这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社会交往的开展,公众人物需要适度容忍他人打扰、审视其生活的义务。由此方能更好地平衡公众人物人格权与社会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关系。新媒体时代下
本文在梳理记忆书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莫里斯·哈布瓦赫、皮埃尔·诺拉、扬·阿斯曼等的记忆理论,通过互文阅读、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严歌苓小说中的记忆书写进行研究和分析。引言部分主要对严歌苓以及“文学与记忆”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概括,然后追溯“记忆潮”的起源和发展,进而对“历史”和“记忆”、“回忆”进行区分。相较于历史而言,记忆是鲜活的,但也是易变的,它由现实群体所承载,因而也就带有更强的情感色彩。而“
在中国文化中,物是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具体的存在,也是往来的媒介,物在文学叙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与人相关的物具有特别的意义。白先勇小说中存在大量关于物的描写,物是白先勇小说中的不可忽视的元素。本文以“白先勇小说中的物”为研究对象,欲通过“物”的窗口,发掘与物与人与主题的关系,从而对白先勇小说有更加全面而清晰的理解。论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文学批评出现了新的研究热点——“物转向”,在当下众
主动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品质,受到各国学前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均强调要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可见主动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教育实践中,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与培养仍较为欠缺。研究者以所在大X班3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计划、实施、回顾”为抓手,开展了三轮行动研究。第一轮,教师主导初步尝试“计划、实施、回顾”,形成促进主动学习的路径意识;第二轮,师幼共同商议尝试“计划、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而大部分农村青壮年男性都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妇女因为常年在农村生活并且日常空余时间较多,成为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具体到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农村妇女参与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
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等内化问题和攻击、违纪等外化问题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亲子依恋断裂、情感交流匮乏等教养问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对不同教养方式下儿童心理、行为的对比上,缺少对留守儿童常遭遇的情感忽视教养的聚焦,对导致内、外化问题心理机制的探索和追踪研究则更为匮乏。因此,本研究响应国家关注家庭教育的号召,以留守儿童为被试,采用横断和追踪两种方法,探索情感忽视教养对
近年来科举家族逐渐成为学界的重要议题,举人家族属于科举家族中的分支,是举人与家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各地文化经济的强弱。明代科举制度进入了鼎盛时期,产生了规模最大的科举功名群体——举人群体,江西举人数量在明代全国排名第二,南昌府作为江西重要的举人输出地,举人家族众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研究状况等进行概述,指出目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一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