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乐宫调是中国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传统乐学体系的重要遗产。该体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存活于民间乐种中,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今人对该遗产的正确解读;有利于现代乐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当前教学研究的深入。笔者选取该研究方向,旨在对中国乐学体系的完善尽一点微薄之力。 唐以来约有40多种文献典籍,从不同角度对燕乐理论进行着记录、解读。对燕调逻辑结构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尽管如此,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仍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对立的观点,笔者欲深入其中,辨别真伪,以企有些新的见解面世。 正文含三章与结语四部分,现概述如下: 第一章《燕乐七宫四声二十八调》。该章重点在揭秘。众所周知,在十二律上分别建立十二宫,若以每宫含七个调式计,则得八十四调,那为什么古人只立二十八调呢?其秘之一;十二律可立十二宫,那为什么古人只立七宫?而且此七宫与律位之相配并非随意,而是既定不变的呢?其秘之二;常见一宫中可含七个或五个调式,那为什么古人偏要选取四声(调式)?而四声中却不用正角、徵声,而要取闰角呢?其秘之三;古人为何要将“变宫”称作“闰角”呢?其秘之四。行文围绕着揭秘而展开,其中一个新的发现是,在以旋宫法求七宫中,其旋宫度数居然也与二十八有关。这更加证实了古人取数二十八时的哲学思维理念。 第二章《四旦二十八调》。通过之调式、为调式、左旋、右旋的论述,证实了“四旦二十八调”属于“为调式”立体思维模式。通过谱例,详尽地论述了“七律定均、五声定宫”这个宫调体系中沟通理论与实践异常重要的法则。在隐徵、隐角考中,通过右旋与左旋法,以新的视角,揭开了古人“隐角”之秘密。 第三章《同均三宫》。将七声框架所规范的三种较常见的中国传统音阶,以正声音阶、下徵音阶、清商音阶分别作为主音阶加以论述。在乐谱实例的分析中,阐明了认定“同均三宫”旋律应受旋律构成音中之特定音级制约的新见解,为正确地区分“同均三宫”旋法与“五声性”旋法制定了明确的鉴别标准。在对偏音的分析中,提出了偏音尚有第三种功能的新观点,拓宽了偏音所具有的调式音级内涵,并通过实例作了科学说明。 结语。 简要地介绍了本文在论证中提出的一些新观点与新看法。 提出了将十二律与平均律键盘中的半音相对应排列,以便使古代律吕与现代乐理中的调框架及调号系统相结合的初步设想。使古今宫调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皆纳入统一而可行的有形思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