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病理论在疾病治疗尤其是一些急性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而温病地域性的特点,促使了分区域研讨各地区医家的温病学术思想,从而进一步指导各地区温病诊治产生了重要意义。湖南省位于我国东南腹地,气候潮湿,雨水丰富,尤多雾露,最易产生外湿。再有湖南人多嗜食辛辣,温热郁积体内,兼加外湿,造成温病多发。湖湘温病作为温病学的组成部分,对温病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研究清代湖湘地区医家的温病学术思想,以期有效扩充中医温病学术思想,指导温病的防治,并对温病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提供支撑。本文导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现状等;温病相关理论部分,阐述了温病概念、源流、伏气探析、温病范围与分类、温病与伤寒辨析、温病与温疫辨析、温病与温毒辨析;清代湖湘温病文献概述部分,讲述了研究的医家及其书籍,包括:杨尧章及所著《温疫论辨义》、朱兰台及所著《疫证治例》、王德宣及所著《温病正宗》、刘仲迈及所著《温病诠真》、何舒及所著《时病精要便读》、罗国纲及所著《罗氏会约医镜》、蔡贻绩及所著《伤寒温疫抉要》、黄朝坊及所著《金匮启钥》、萧培仁及所著《医学引路》、孙泽霖及所著《医门摘要》、张绍修及所著《白喉捷要合编》、王裕庆及所著《疟利成法》、刘裁吾及所著《治疟机要》、安濂及所著《泄痢全生》、罗振湘及所著《治痢南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整理、归纳、总结出清代15位湖湘医家温病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提炼出各位医家的学术思想精华。杨尧章主辨温疫之论,创胃气论,立益胃三方,提出治温疫要处处顾护胃气,以求固本。朱兰台创芦根方,治疫力主透发,反对肆用寒凉。王德宣归纳总结治疗温病三十一法,丰富了温病治法。刘仲迈认为伏气温病的治疗原则仍从四时之时而出,如春温,宜小柴胡加黄连、丹皮主之。何舒重视斑疹白?验齿诊法,重视卫气营血辨证,如邪在营分,宜清营热而养阴液,用犀角、元参、羚羊角等药。罗国纲提出瘟疫汗宜缓,下宜急,如下法用承气汤类或达原饮加大黄。蔡贻绩治温疫用升降散或增损双解散;治羊毛疔瘟用针挑手足背心,出羊毛而愈;治烂喉痧以解表透散为宜。黄朝坊治温病力主兼用温补,如春温主张兼用附子,夏热亦有用桂附之证。萧培仁阐述五症明辨,其治春温宜先滋肝阴,次滋肾水,次滋肺胃;治风温宜用桑叶、前胡等药。孙泽霖治冬温宜用栀子金花汤加人中黄、黄连等;治春温宜用柴葛解肌汤;治风温宜用葳蕤汤;治湿温宜用苍术白虎汤;治温疫宜用解秽神术散。张绍修提出白喉证治有“十难”,其治白喉,一般病情用方:除瘟化毒散、神功辟邪散、神仙活命汤,重症病情用方:龙虎二仙汤,并反对“咽喉病忌用寒凉”之说。王裕庆论治疟疾、痢疾,着意于分步,分阶段论治,用药宜循序渐进,创制治疟三方、治痢三方。刘裁吾论治疟病,首重营卫,并认为疟发之关卫,治疟必攻营舍。安濂提出泄痢真诀及治痢四大忌,并指出治时疫痢宜用三黄汤加桔梗,治实热痢重症宜用治痢散、蜜萝饮、痢疾三方等。罗振湘论痢疾之病因,即有中医传统的病因湿热说,也吸取了西医的细菌说,其指出治湿热痢,宜银花荆芥炭汤;治热痢,宜归芍连枳香菔汤;并提出用六和汤加减治霍乱,且重视痢疾与霍乱的预防。最后本文从时代背景的影响,清代湖湘温病学术特色,与吴门温病学术思想之比较,治温病定专方、病解后重养阴,辨伤寒与温疫之不同五个方面进行探讨。结语部分,从温疫理论、四时温病理论、专病白喉、专病疟疾、专病痢疾、专病霍乱、专病羊毛疔瘟、专病烂喉痧等方面,将清代湖湘医家温病学术思想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