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科技哲学反思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问题”,是一个宽泛而深刻的大课题,而现代性的核心是科学与技术及其理性主义的会通。因此,本文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问题而言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科学与技术的文化本质的平台上进行一种哲学反思。通过对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研究,进而来考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问题。 本文包括4章 第一章是中西哲学核心思想的比较。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的现代性视角审视中西哲学核心思想“天人合一”与“主客相分”的差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从“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第二、三章分别从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问题进行探讨。技术哲学是人的在世方式。技术作为人的在世方式,在于人如此存在,并作为对象化的行动者(实践者)。人作为此在以其技术的实践活动打开和构成视阈,让作为原始现象的自然到此境域中开显。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把技术放在存有论或生存论上,作为人的生存方式来考量,并没有对人体官能包括智能作“技术的批判”,也没有对技术作反思的观照,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开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第四章从现代文化的精神层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整个探析表明: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形而上的推动和支撑,也没有科学的推进和支持。但是,这并意味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没有同西方哲学对接或融通的思想资源。这样的构想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问题的一种否定,而是“使它们降至地面的尝试”。同时,整篇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问号组成的,其目的是构成一个大问号,引起争鸣。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的改革虽然进行了多年,但在应试教育及考试的影响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还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单纯的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只要在考试中取得高
2014年2月19日,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LD5161 XXH救险车在兰州通过了产品验收,参加验收的有西南管道公司管道处、贵阳分公司、贵阳维抢修中心、南宁分公司、南宁维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经历了一个初创、停滞、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科技奖励制度是中
本文论述了休谟揭示了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的信念问题并给出了心理主义式的解释,同时指出了休谟上述解释存在的困境,进而将这一在休谟那儿作为知识论问题的信念问题转化为一
期刊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这也是马克思人学研究价值之所在。马克思人学研究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对马克思哲学思想进行人学解读,就可以按照一
1 发展历程rn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是经农业部批准成立的民营种子企业.公司创建于2001年,目前注册资金3 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 000万元,流动资产1 000万元.公司现有库房建
本文对《论语》之乐的划分,是在对乐的情感之乐与境界之乐的两大主要分类框架下而展开的。文中所作的四种划分,实质上可以归结为情感之乐与境界之乐。具体内容如下:《论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已成为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产出,是高校科技快速发展的关键。河南省地处中原,科技发展较为滞后。
伊本·泰米叶和瓦哈卜是伊斯兰教史上著名的宗教复兴运动的提倡者、实践者。虽然他们相隔4个多世纪,但是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都提出了“回归经训”、“纯洁伊斯兰”的口号,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