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元素掺杂In2O3第一性原理磁性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_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2O3基稀磁半导体是继ZnO基和GaN基稀磁半导体之后研究的新的热点。In2O3可见光透光率极高(达到了85%),导电薄膜电阻率低等优良特性促使其成为光电子材料领域的杰出选择。现代工业化社会对薄膜材料需求巨大,从民用到军用,卫星显示器设备、显示器屏幕、触摸屏幕、等离子显示屏幕、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In2O3电子结构及掺杂过渡金属原子产生磁性已有比较多的研究,但是确切磁性起源的物理机理倍受争议,曾经有一些科学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In2O3的电子态密度、能带结构,给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纯净的In2O3没有磁性,掺杂的非金属元素也没有磁性,结合这两个没有磁性的因素得到的磁性体系对于揭示磁性起源很有启发意义。撰写本文的目的是要弄清楚In2O3掺杂的磁性起源原因,并为揭示金属氧化物磁性起源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利用VASP软件包计算了纯净In2O3态密度和能带结构,充分考虑了非金属元素掺杂各种形式(如间隙掺杂、位置替代掺杂、相同原子不同浓度掺杂计算、超原胞掺杂计算等),对比分析出合理的掺杂替代形式,采用分析电子局域函数(ELF-Electronic Location Function)及掺杂成键类型,掺杂前后各原子电子s,p,d轨道电子分布及转移路径,判断各电子轨道相互作用类别。为分析磁性提供数量化的电子轨道作用。对于解密金属氧化物磁性机理提供了新颖的研究方式。N-In2O3体系中,NN间p-p轨道相互作用是磁性产生的来源,并且近邻的2桥位In原子加强了N-N对之间的磁性耦合。对于ITO和OLED材料制备,控制电子自旋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硅基光波导的研究也不断在深入。硅基SiO2光波导具有结构简单、传输损耗低、易于集成、性能稳定等优点,并能有效的与光纤耦合,是较理想的
【说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课文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本文条理清楚,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形象,精当的比喻和拟人化的
由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两部分内容组成的量子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领域中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量子纠缠一直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不仅在于它是一项基础性的
从新课改主体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学过程由知识的掌握、传授向知识的运用与发现过渡。以下是笔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个基本要素  1.确立“一个思想”。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具有全体
期刊
在本论文中,通过对靶溅射(Facing Target Sputter)法在斜切10°的铝酸锶镧(LaSrAlO4)和氧化镁(MgO)基底上镀制La0.4Ca0.6MnO3-δ薄膜,并使用XRD和TEM技术研究了样品的结晶性,
近年来,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及应用,声波测井换能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何能降低换能器的工作频率,增加带宽,提高发射效率和接收灵敏度并减小换能器的体积和重量,是目前
双链断裂是一种紫外照射或辐射因素导致的DNA的严重损伤,需要通过同源修复机制进行修复。RecA是原核生物中参与同源修复过程的一类重要蛋白,但RecA缠绕单链形成的核蛋白丝究
以当今国际热点铁磁Hesuler合金为研究背景,本论文选择具有两相竞争、物理化学性质丰富的Ni-Fe-Ga体系合金为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了Cr-Co-Ga体系新材料的探索。运用提
s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是近年来基因调控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传统的反义sRNA一般通过与mRNA配对结合并共同降解来实现目标基因的沉默。在共降解模型下,s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