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电磁超表面在阵列天线雷达截面减缩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突防的难度大幅增加。为了保证己方军事力量对战场局势的控制,提高己方装备的突防与生存能力,各国都开始了对雷达截面减缩技术的研究。阵列天线,作为通讯设备的重要器件,因其需要高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使得其雷达隐身设计十分困难,阵列天线成为隐身装备的主要散射源之一。如何在保证阵列天线辐射特性的前提下实现其宽带的雷达隐身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军事意义,同时这也是阵列天线雷达隐身技术中的难题。针对这个难题,本文提出了四种应用于实现阵列天线RCS减缩的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梯度超表面的阵列天线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方法。介绍了相位梯度超表面实现波束控制的机理,通过分析不同周期结构的反射特性,设计出了能够在较宽频带内保持稳定相位梯度的单元结构。随后分析了采用不同排布方式时超表面的散射特性,设计了一款极化不相关的,在7-16.2GHz内可以实现10d B单站RCS减缩的二维相位梯度超表面。将相位梯度超表面作为覆层结构加载在微带缝隙阵列天线上方,超表面与阵列天线共用金属结构。由于相位梯度超表面的加载,使得缝隙天线上方等效介电常数增大,进而对天线的辐射特性产生了影响。通过蚀刻辐射缝隙上方相位梯度超表面的介质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辐射特性的影响。借助于相位梯度超表面的异常反射与漫反射特性,阵列天线在保持辐射特性的同时,在7-20GHz内实现了带外单站RCS减缩。2.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转换超表面的低剖面低散射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极化转换超表面实现极化转换与RCS减缩的原理。利用基于极化转换超表面的天线单元设计低散射阵列天线时,需使用顺序旋转馈电网络来保证天线辐射特性,从而引出了天线单元极化状态的选择问题。通过分析对比采用线极化或圆极化单元时阵列天线的总增益,发现使用圆极化天线设计阵列天线时的增益比采用线极化时的天线增益高3d B。因此使用缝隙耦合馈电激励4×4规模的极化转换结构阵列,设计了在6.1-6.7GHz范围内具有圆极化辐射特性,在5.5-7.8GHz内具有极化转换特性的天线单元。使用此单元结合顺序旋转馈电网络,在不加载额外结构的前提下,设计了在5-9GHz内具有低散射特性,在5.6-7.3GHz内辐射圆极化波的低剖面阵列天线。3.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人工磁导体结构的低散射阵列天线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混合人工磁导体结构实现RCS减缩的机理,随后利用方形贴片、方形贴片与方形环的组合结构设计了两种人工磁导体结构单元,单元在6.3-12.7GHz内可以保持180±30°的反射相位差。使用缝隙耦合馈电结构分别对两种单元组成的阵列进行激励,设计了两种天线单元,单元在6.2–6.8GHz内具有相似的辐射特性。利用这两种天线单元,设计了两种2×2的阵列天线。阵列天线在5.7-7.5GHz内实现了较好的辐射特性,并且在6-17GHz内实现了单站RCS减缩,在8-15GHz内减缩数值高于5d B,减缩带宽覆盖了大部分工作频带。通过改变单元的排布方式,可以获得辐射特性相似,散射方向图不同的阵列天线。4.提出了一种基于1-bit散射可重构天线单元的低散射阵列天线设计方法。在传统微带天线结构的基础上,在天线地板上进行开槽设计,设计出了辐射、散射特性可以独立调控的单元。将开关二极管应用于天线单元设计中,利用二极管工作在不同状态下其等效参数的不同,天线单元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通过改变二极管两端的控制电压,天线的工作状态可以切换。天线单元的两种工作状态在5GHz附近具有相似的辐射特性,天线在正交极化的平面波照射时具有相似的反射幅度与180°的反射相位差,天线在主极化波照射时两状态均具有吸波特性。利用此天线单元设计了可以根据需求对其散射方向图进行可重构调整的阵列天线,借助优化算法实现了宽带或某特定角域的单/双站RCS减缩。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电系统对天线在复杂环境中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天线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无线电系统的需求。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对天线性能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如宽波束覆盖、多极化、低成本、小型化、易制造、模块化、智能化等。天线的波束宽度越宽,天线就能在越大的角域范围内有效发射和接收电磁波。随着现代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的发展,为了提升整个系统的覆盖范围,一般需要天线具有较宽的波束和较
射频无线能量传输(Radio Frequency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RF WET)技术为解决未来通信网络(如物联网)中能量短缺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射频信号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承载能量这一双重特性,通过从射频信号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为能量受限节点无线供能。另外,为了满足通信网络的高频谱效率、高能量效率需求,各类高效的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竞相涌现,如多天线通
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体制雷达,外辐射源雷达利用外部不受控的电磁辐射源作为雷达的照射源,以被动探测的方式工作,实现热点区域的探测预警。由于利用低频段的信号、以双/多基地的模式工作,外辐射源雷达在低空探测和反隐身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作为现有探测手段的一种补充,外辐射源雷达具有结构灵活、生存能力强和费效比高的优点,在地面情报雷达、预警监视雷达以及空天目标监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存在诸多优
随着雷达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雷达技术正面临着电磁干扰、低空突防、隐身飞机和高速反辐射导弹等各方面挑战。各国研究机构不断发展新体制雷达技术以应对以上“四大威胁”的挑战,外辐射源雷达便是新体制雷达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员。外辐射源雷达(又称为无源双基地雷达)系统本身不辐射电磁信号而是利用空间中已经存在的非合作辐射源信号对潜在目标进行被动探测。外辐射源雷达凭借双基体制和静默接收等特点在抗干扰、抗反辐
随着无线通信用户的不断剧增,大容量、高速率通信已经成为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系统中天线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覆盖多个频带,通常采用多副天线,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宽带天线仅采用一副天线缺能够同时覆盖多个频带,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因此逐渐成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项研究热点。本文围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宽带天线技术,分别对全向辐射天线、双向辐射圆极化天线、定
本文首先针对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算法进行优化,并基于改进后的SBR算法建立了电大尺寸复杂目标与实际复杂海环境复合电磁散射模型,分析了目标与海面复合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电磁散射计算的SAR成像算法,建立了典型舰船目标SAR图像仿真数据集,并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完成了舰船SAR图像仿真数据集的识别与分类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近年来,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宽带化、小型化、集成化成为通信系统发展的大趋势。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收发性能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性能的通信质量。特别是随着现阶段空间资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天线被集成在较为狭小的区域,导致天线之间的电磁环境加剧恶化。因此,研究具有带外抑制特性的滤波天线成为必要。本论文结合科研课题和天线系统的设计方法对新型滤波天线的设计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手性是一个在许多常见材料都涉及的几何概念。手征物体是指不能通过任意平移或旋转操作使其与镜像重合的物体,任意方向平面波在手征介质传播都会发生偏振状态的改变:即产生旋光和圆二色性。手征介质展示出的电磁特性使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医疗、超灵敏检测、超材料制备等许多理论和应用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手征介质(粒子)中电磁传播特性及散射方面展开研究工作:给出手征介质本构方程之间介质参数的相互转换关系;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已经成为军事、科技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制造出的产品支撑着整个信息产业。半导体技术也从最初的以硅、锗为基本材料,延伸到砷化镓、氮化硅、碳化硅、氮化镓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并利用其各自特性制造出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器件和产品。其中氮化镓(GaN)以其独特的材料特点吸引了各国科研机构和公司的广泛关注。GaN拥有禁带宽度大、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耐高温
脉冲电流注入(Pulsed Current Injection,PCI)试验是开展电磁脉冲效应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定量的分析方法,无法明确试验平台各参数与注入电流间的具体定量关系,从而难以针对不同受试电子设备确定最优的试验设置,影响了PCI试验的实际效果,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和进一步的推广。论文通过建立包含脉冲源、耦合装置、受试线缆及其末端负载的PCI整体电路模型,量化了PCI各物理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