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十年代反思文学的苦难审美化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借鉴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研究,特别是反思文学苦难叙事研究的成果,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苦难的审美化,对八十年代前期反思文学中的苦难叙事进行研究,从叙事主体的历史生成和时代思想文化环境这一前提出发,以文本重读的方式,试图揭示反思文学苦难叙事对两大对象即知识分子和农民所经受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苦难在叙事行为中的审美转化机制,并结合艺术成型后的读者接受与反应进行文学史意义的厘定和文学本体论的再思考。论文分三个部分对反思文学的苦难审美化进行集中考察。第一部分:亲历与见证——苦难叙事的发生学。反思文学的苦难叙事的主体主要是50年代在反右运动中罹难而被抛到生活底层的知识分子,有王蒙、张贤亮、从维熙、高晓声等人,70年代末重返文坛后,以文学创作记述一代人所经历的苦难历程。创作题材有知识分子和农民两大类。反思文学所反映的时代是比十年“文革”更早的50年代甚至民主革命年代,在对历史的开掘和社会批判上远比伤痕文学有深度。第二部分:距离与超越——苦难经验的审美转化。反思文学多有知识分子自我精神加冕的艺术表现,爱国和忠贞成为悲剧主角的人格特征,渲染崇高感,这是事后对自我人格的一种升华。由于话语讲述上的距离感,苦主的创伤记忆在文学描写中转化为对生存苦难的咀嚼,作为身体痛楚的饥饿被带有玩味性地描写,使饥饿美学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大景观。张贤亮的《绿化树》等在表现饥饿体验时也在展示身处炼狱的精神之舞,苦难叙事来到了生命哲学的边缘。第三部分:背弃与回归——苦难审美化的阶段性意义。反思文学书写苦难与宣扬集体主义的革命文学的最大区别,是文学描写向个体生命聚焦,倾注了对个人不幸的同情,应和的是新启蒙时代的人道主义社会思潮。在处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时,由对观念性的客观生活的反映向个人独特内心生活转变,实现了叙事文学的华丽转身。实际上,从反思文学开始文学“怎么写”与“写什么”的关系就已经开始调整,因而,反思文学的苦难叙事具有前先锋性。苦难审美化的研究注重的不是文学的认识作用,而是认识作用如何通过审美作用得以产生。它解决了反思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如:作家的个体差异诉诸创作,其创作意识在时代总体性的文学潮流中是否与主流价值观完全一致;作家个人生存体验,在艺术表现中如何受制于时代的总体思想氛围和文学批评的诱导以及来自大众接受的压力;研究者怎样看待文学类型学中的不同学术选择,在艺术分析中价值判断是否成为可能;八十年代的思想资源与文学经验,在新世纪的社会意识形态条件下和新的文学叙述关系中,能否实行能量转换等。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国内黄金摆件产品年消费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黄金摆件以其本身的外在价值和传统的象征意义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然而,现在中国的人均黄金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黄金拥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影视在艺术表现上有着超越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对于故事的呈现是更加直观和多维的。场面是影视的基本结构单位和美学单位,在影视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综述了苜蓿产业的意义,阐明了苜蓿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了我国苜蓿产业现状后认为,要实现苜蓿产业化,必须增加研发投入,而苜蓿加工业则是苜蓿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的总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78例的临床
在历来吟诵季节的诗歌中,咏夏诗与其它类型的诗歌相比,所占比例并不大,但仍然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和风俗价值。特别是北宋时期的咏夏诗,无论是内容还是题材,均有所
目的:通过巴林特小组的活动帮助临床医师缓解职业倦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沟通技巧,给予心理支持。方法:对正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3名临床医师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8次,干预前
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博大胸襟是由强调包容异质多元、促进人类团结的中和思想造就的,中和思想源远流长贯穿于从古至今的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两家都分别从自然之“体”和人伦
分布式认知是认知心理学新兴起的分支。分布式认知是一个包括认知主体和环境的系统,是包括所有参与认知事物的新的分析单元。它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基于分
随着东莞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东莞,带动了东莞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东莞经济的发展,使东莞供水面临着三方面的考验:一方面投资企业的增多使城市工业用水量大
微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大众媒体之一,涉及社会各领域阶层。微博是博客的另一种形式,但有别于博客,微博将字数严格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作者试图利用Martin的评价理论找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