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南方唯一煤炭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贵州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素有“江南煤海”之誉,但煤层开采条件复杂。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围岩结构的非对称性、非均质性及两帮煤岩分界面的影响,导致巷道服务期间呈现出明显非对称大变形特征,锚网索、U型钢等传统支护方案难以适应围岩变形,控制效果不甚理想,严重阻碍了当前贵州煤炭工业智能机械化转型升级的进程。本论文以贵州某矿1511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室内试验、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工业试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围绕该类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基于现场调研和力学测试,分析了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非对称变形及支护体失效的力学特征,得出:持续底臌、煤岩分界面滑移错动、两帮变形位置差异是该类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的主要特征;巷道围岩最大单轴抗压强度为24.95MPa,黏土矿物含量最高达57%,耐崩解性指数低至8.70%,力学强度整体较低,属于典型的软弱围岩;围岩松软破碎可锚性差,卡缆无限位结构设计、支架与围岩接触关系差及非均布载荷作用下导致的非对称破坏分别是锚网索、U型钢支护失效的主要诱因。(2)针对常规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台在巷道矿压模型试验中存在的弊端,改进设计了可根据模型试验需求调节试验台尺寸及加载位置的竖向与侧向传力装置;为解决倾斜煤岩层模型精准铺设及半煤岩巷道精准开挖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以“标签定位画线、预置巷道模型”为主的试验方法。(3)基于改进后的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开展了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掘进及回采过程中非对称变形破坏试验,获得了掘采扰动影响下巷道围岩的裂隙和应力分布特征,揭示了非对称变形破坏形成的裂隙发育及应力驱动机制:掘进扰动阶段,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煤柱侧,巷道围岩裂隙以两帮弧形三角煤及煤柱顶板区域发育为主,在空间位置上呈现明显非对称分布特征,随着开采扰动强度不断增加,煤柱逐渐屈服失稳,围岩应力集中区域由初始煤柱侧区域逐渐转向下帮实体煤侧,巷道围岩新发育裂隙由初始以顶板及窄煤柱区域为主开始转向下帮实体煤侧,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进一步凸显。(4)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巷帮煤岩分界面剪切滑移错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非对称变形破坏机理,结合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掘采扰动非对称变形破坏试验将基本顶断裂位置类型划分为煤柱上方靠采空侧和煤柱上方靠巷道侧两种,并指出:两帮以煤岩分界面剪切滑移错动变形为主,其为应力及变形能释放的主要通道;掘进期间,围岩应力集中主要位于上帮煤柱侧,加上煤柱自重应力沿煤岩分界面的下分量作用,上帮剪切滑移错动变形量大于下帮,非对称变形逐渐显现;回采期间,随开采扰动强度和上帮煤体滑移错动变形量增大,窄煤柱逐渐屈服失稳,应力集中向下帮实体煤侧转移,造成下帮煤岩分界面剪切滑移错动变形加剧,且两帮煤体变形位置的空间差异性使得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进一步显现;基本顶断裂位置与煤层厚度呈线性正相关,与煤层倾角呈负相关,基本顶断裂位置位于煤柱上方时煤岩分界面剪切滑移错动变形最剧烈。(5)基于巷道两侧变形量的相对差异程度定义了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非对称变形率”,定量表征了其非对称变形特征,非对称变形率越大,巷道的非对称变形特征越明显,并与巷道两侧变形空间位置差异性相关;基于三维数值分析,获得了不同开采条件下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演化规律:随着掘进扰动煤柱宽度、开采扰动强度、煤层倾角、煤岩比例及采深的增加,缓倾斜煤层沿空半煤岩巷非对称变形率依次呈现斜“S”型、波动下降型、“V”型、单峰型、平稳型变化;煤柱宽度为3~5m、煤层倾角为10°时,非对称变形率相对较小,而开采扰动强度、煤岩比例及采深越大,上下帮弧形三角煤区域的围岩变形量越大,非对称变形特征越明显,且围岩塑性区主要在巷道顶板及煤柱侧区域扩展。(6)为实现U型棚的高阻让压支护,改进了U型棚的卡缆限位结构并设计了其夹板防滑防崩断安全卡缆套装;基于现场煤岩分界面位置变化,研发了以提升棚索协同控制效应为主导的一种锚索锁棚结构;引入了一种基于“十”字型搅拌装置的软弱围岩锚索锚固增效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锚固增效验证试验;并以此提出了以煤柱合理宽度确定为主控手段,以“非对称预应力穿层锁棚锚索”为核心的“棚—索”协同锚护控制技术体系。(7)提出并建立了以矿用激光巷道断面检测仪和矿用锚索无损检测仪为主要检测手段的半煤岩巷非对称变形快速无损支护质量检测及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掘采期间,巷道断面最大收缩率约为23%,最大非对称变形率为5.2%,锚索承载可靠,作用及时,巷道整体均匀协调变形,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其他文献
高放废物在处置过程中释放热能导致处置库围岩温度升高,因而在研究北山花岗岩力学性能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在高放废物地下处置库漫长的建设与运营阶段内,周期性的爆破开挖、交通荷载以及温度波动造成的热应力变化对北山花岗岩的作用可近似视作疲劳荷载,研究温度对北山花岗岩细观疲劳断裂机理的影响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长期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核素地下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50℃-600℃热处理后的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矿井动力灾害,突出发生时,大量破碎煤粉和瓦斯快速向采掘空间抛出,抛出的煤粉和突出冲击波会对人员、设施等造成伤害。突出发生后,井巷内聚集的大量高浓度瓦斯还可能导致瓦斯爆炸等二次灾害。由于突出机理的复杂性,人们目前还无法对其进行完全预防和控制。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突出煤粉-瓦斯固气两相流动力学演化规律,阐明了突出动力现象在短时间内的破坏效应,以期进一步完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排放低等比较优势,是公认的最环保的运输方式之一,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人口的增加和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行业的能源消耗将进一步持续增加。所以,在当今全球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下,实现电气化铁路系
往复密封属于流体密封技术的一种,其结构简单、紧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矿业工程等众多领域以达到密封效果并阻止外界物质进入机械系统内部。在机械系统中,往复密封圈的失效会直接影响整机效率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引发安全事故。航空作动器密封属于往复密封,它是实现飞行控制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密封性能直接影响航空飞机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本文以应用于航空作动器的斯特封作为往复密封的研究对象,基于
期刊
随着我国露天矿产持续开采,排土场垮塌、滑坡等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以鞍钢大孤山露天矿外排土场为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软弱基底排土场变形机理及控制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研究了排土场堆积散体的粒径分布规律和分区特征;运用室内三轴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颗粒级配对排土场散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底摩擦试验和数字散斑技术,研究了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炭资源地下开采过程中诱发的动力灾害,突出发生瞬间抛出数以吨计的煤并释放高达数万立方米的瓦斯。在过去的150年里,大量专家学者对突出发生机理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而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充分地解释突出的完整过程。突出的综合作用假说广泛为大家所接受,但由于人们尚未完全认识煤地质材料的天然属性,现有的突出理论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充分运用表面物理化学、弹塑性力学、渗流力学和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能源供给,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富源辽阔,煤炭储量巨大,尤其在神府东胜煤田和新疆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其中神府东胜煤田开发技术成熟,产能稳定,煤层赋存条件好,成为我国煤炭供应的最重要产区。随着煤炭开采装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8.8m综采工作面的投产代表了我国煤炭开采的最高水平。由于8.8m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会伴
碳化钛(TiC)具有极高的硬度、高的熔点和高模量,以及相对较低的密度,被广泛用作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或金属表面复合涂层的增强相,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在这些金属基复合材料或涂层中,TiC增强镍(Ni)基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以及陶瓷的高强度和高弹性模量,因而具有极好的剪切强度和抗压耐磨性能。然而,传统的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混合法及原位合成法等,无法避免TiC分布不
围岩参数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工程中支护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不确定性源于地质材料在其复杂的形成及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所产生的天然变异性(随机不确定性),以及由于缺乏现场特定信息和测试、设计阶段所引入的误差而导致的基于认知上的不确定性(认识不确定性)。虽然认识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使用保守的设计参数进行主观处理,但是由于缺乏对可变围岩响应的深入理解,上述做法可能会导致对项目成本和施工进度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