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育人的根本。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单位之间缺乏配合,育人队伍缺乏协同,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情形仍有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内容重复,教育资源缺乏有效利用整合等问题。为此,教育部大力倡导高校推进“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每个教育要素相互依托,互相支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已成为共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协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的内容之一,也逐渐受到重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的重点内容,部分高校已展开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具体目标缺乏契合,教育内容缺乏融合,教育资源缺乏整合,教育评价缺乏结合,两支队伍协同联动机制有待完善,优势互补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资源,促进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使二者在互促互进、同向同行中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阐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相关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厘清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并简要指出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对文中“协同育人”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学理依据,并阐述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基本构成,即目标共向、内容共通、资源共享、机制共融和学科共建;第二部分总结提炼当前高校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做法、成效和经验,从目标、资源、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三部分论述两支队伍在加强协同育人过程中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并从意识、平台和制度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本研究有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协同育人的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推动高校根本任务的实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是对之前农村建设的科学总结和进一步的深化要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的要求。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为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期刊
在20世纪中叶,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英国本土化,兴起文化研究的新时尚。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其“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架通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社会实践两个维度,开辟“葛兰西转向”之后文化批判研究的新视野。本文着重研究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整体性和具体理论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威廉斯是如何走向“文化唯物主义”的
学位
“十大育人”体系中,实践育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实现形式之一,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塑造功能。充分发挥这种功能,不仅对大学生成人成才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价值观有无塑造功能?有哪些塑造功能?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塑造功能?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论述志愿服务和价
学位
期刊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理论渊源。明确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在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力”动力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动力思
毋庸置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工业化时代更加凸显,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者虽然从多个角度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但鲜有从自然观的视角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这不可避免地就涉及到了人与
本文以埃里希·弗洛姆对于信仰危机的论述作为研究对象,把世界性的信仰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作为切入点,围绕信仰危机带来的消极效应展开讨论。作为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从“人”的角度研究信仰危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完整阐释了弗洛姆信仰危机理论的理论内核,并对弗洛姆信仰危机理论进行了辩证的评析以及现实启示的讨论。论文主体部分由四个部分构成:  首先,探析弗洛姆信仰危机理论的形成背景。从历史宏观角度和微观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