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和类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近代汉语阶段备受关注的一类词——“和类词”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和类词”属於虚词,以往主要把它作为语法研究的对象,本文尝试从基本词更替的角度对这一类词进行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拓宽基本词研究的范围,为日後虚词领域的词汇更替研究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是为基本词更替研究的理论探索开辟新的途径。   近代汉语“和类词”成员众多,主要有“及、舆、共、将、和、同、连、跟”等几个,本文分两部分对它们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首先考察了“及、与、共、将、和、同、连、跟”的来源和形式,初步揭示了它们的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近代汉语三个时段——唐五代、宋金元、明至清末——“和类词”主要成员的演变及主导词的更替。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认为:   1.唐五代之际“及”和“与”延续了上古和中古的强势,是“和类词”的主导词。“共”和“将”继续使用,但使用频率低,功能有限。“和”的出现不晚於中唐。虽然“和”已经出现了连接谓词性成分的功能,但用例少见,尚不具备竞争实力。   2.“和”在北方官话区及南方部分地区主导地位的确立是金元时的一件大事,从此汉语中表达并列阗系的一个最主要的连词确定下来。“共”有所发展,但出现的文体有限,尚不能认定其曾对“和”的地位构成威()。“与”从金代起在北方汉语中基本上已没有了口语基础。作为新兴的成员,“同”和“连”无法跟“和”一争长短。“跟”此时尚未出现。   3.明清时“和类词”的使用方言性十分突出。北方官话区是“和”一统天下的局面,它跟“与”的竞争已接近尾声,从《金瓶梅》到《聊斋俚曲》“和”“与”比例的急剧变化可以看出这一点;吴语区“和类词”的使用大概有两个层次,字面上北部偏爱“和”,南部喜用“与”,而在口头上则主要用“搭(搭仔)”;南方方言区“及”可能有过一段时间的盛行,但时间不长,“同(同埋)”逐渐将它取代。现代汉语中仅次於“和”的一个重要连词“跟”此时还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实力。   第二部分首先探讨了现代汉语方言中“和类词”的共时分布,指出现代汉语方言中“和类词”的复杂分布是历史累积的结果。其次根据“和类词”义场的特点总结了汉语中一类单向性语法化问题,即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而不是相反。最後利用“和类词”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老乞大新释》的语言性质,我们认为《老乞大新释》并不全是北方话,可能受了南方官话的若干影响,从而带有南方官话的若干特点。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出如下两点啓示:   1.基本词更替的个案研究仍十分重要。只有在搞清楚一大批基本词更替的语言事实之後我们才有可能总结出较为成熟的理论。   2.基本词研究的范围急需拓展。斯瓦迪士(M.s wadesh)的百词表是基本词更替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围,但不能以此为限,因为它主要为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服务的,并不是专为基本词更替研究而设。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姓+某(人)”用作自称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语体四个方面对自称“姓+某(人)”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由来、
北宋诗人孔平仲,在宋代诗坛颇有文名,鉴于目前对孔平仲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对孔平仲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不多,笔者试图对孔平仲的交游和诗歌创作情况作一番较深入的探讨。本
学位
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商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还被带进了中国文坛。在小说创作领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商战题材
学位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心雕龙》,考察了其中八组同义形容词。全文由导论、第一至第八章和结语十个部分组成。八组同义词的研究分列於第一至第八章。这八组词是:(1)喜、欢、
学位
叙事既是人类表达自身存在的手段,也是存在本身。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叙事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像其他很多知识形态一样曾经浑融一体,仅仅只是在现代性发生以后,这种天、地、人、神共
学位
文章阐述了佛山市南海区燃气管网进行二次规划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二次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结合收集的南海区相关规划资料和数据等,确定预测用气量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