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事关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历史研究方法考察了1949-2013年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历史变迁,结合各个阶段的历史背景和政策环境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动力转移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农民自主理性选择,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分别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控制阶段、起始阶段、发展阶段、调整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有序发展新阶段。其中,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特征为“离土不离乡”,农民的兼业化特征非常明显;20世纪90年代,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的比例加大,但是家庭成员多数仍然留守农村,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家庭成员的非农生产和农业生产的跨地区分工。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深化,相当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特征为“离土又离乡”,农民群体内部出现了明显分化。从理论上来看,当农村劳动力处于绝对过剩阶段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没有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农村劳动力由绝对过剩过度到相对过剩,农村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产生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对农业产出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资本替代效应和土地流转效应增加农业生产能力;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三农”优惠政策也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农业产出能力。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以上各个方面的综合作用。通过对1978-2013年我国农业产出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总体来看,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业生产;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级阶段,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实证结果也支持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对全文的研究结论做出了总结说明,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由江苏省泰州中学和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申报,海内外16个单位共同承担,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编语文教材组主编、泰州中学副校长洪宗礼主持的“中外母语教
传统的翻译研究视翻译为语言转换,侧重于翻译文本和原语文本的对照比较,看其忠实与否。但翻译毕竟不是简单的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尤其是文字翻译。于是翻译理论家们就开始寻
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胰岛素和山莨菪碱混合液湿敷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创面均给予消毒、清创,有感染者局部加庆大霉素4-8万U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Sorafenib)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Sorafenib处理前列腺癌DU145细胞24、48和72h后,MTT法检测Sor-afenib对DU145细胞
通过介绍单面板制造工艺,给出了配合“印制板制造工艺”课程的实训方法。
基于2000和2012年两期的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扩展动态分析、景观指数分析、Kernal密度分析、象限方位分析、SPSS主成分分析、GIS多因素空间叠置和缓冲区分析以及区位判别分
采用Taber法测试铝及铝合金不同表面处理膜层的耐磨性能,旨在评估Taber法对各种膜层耐磨性能测试的适用性,以及测试各种膜层耐磨性能的参数,为GB/T8013系列标准的修订提供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的苏联观,是周恩来在长达26年的对苏外交中形成的对苏联这个国家的总体印象,亦即他对苏联的认知和态度。周恩来这个时期的苏联观是其建国前苏联观的继承和发展,受到了毛泽东的强烈影响。建国后周恩来的苏联观随着中苏关系的演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后前10年是中苏关系密切发展、友好合作的10年,周恩来将苏联视为“同志加兄弟”。1950年代末中苏关系出现裂痕,1960年代初中
目的:本研究通过将补肺固元膏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两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积分、相关实验室项目等临床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补肺固元膏治疗肺肾两虚证支气管哮喘缓
【正】 在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中,唐甄(1630—1704年,今四川达县市人)是一位为革新政治以求生民、利民、富民而“尤长于言兵”,注重军事、研究兵学、深通兵术的著名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