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系的重构:藏文化圈里的纳西人宗教文化变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1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与分化、“你中有我”与“我中有你”、他文化的己化与己文化的他化等等构成了藏彝走廊三江并流区域内民族与族群互动的纷繁图景。其中,同一区域、同一民族,甚至同一家庭中多元宗教的和谐共存与融合是该区域最为突出的宗教文化特征。因此,对藏彝走廊三江并流地区宗教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宗教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多元宗教共存与融合研究提供田野个案,而且对其宗教文化变迁、演变特点及动因的分析研究,可以丰富相关学科理论。现实意义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民族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提供咨询、参考,具有实践意义和普世价值。本研究以深处藏彝走廊三江并流腹地澜沧江流域核心区域藏文化圈里的巴美纳西族作为研究对象,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角度出发,对其宗教文化的变迁进行研究。历时性的角度,笔者着重对村民碎片化记忆的整合,对巴美纳西族宗教从多种宗教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天主教)并存向单一宗教信仰(藏传佛教)过渡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巴美纳西族宗教(特别是神灵体系)变迁的历史过程;共时性的角度,从宗教信仰、宗教仪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分别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寻巴美纳西族各宗教互动、重构以及变迁的内在动因。本文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是对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意义、田野点概况、研究综述以及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做一个概述;第二部分是第一章,笔者对巴美纳西族的历史及其宗教文化的变迁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笔者以巴美纳西族宗教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田野调查为依据,对巴美纳西族宗教文化变迁的演变特点及其动因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从DNA杂交、RFLP分析、DNA的限制酶图谱分析等方面描述DNA分析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DNA分析技术与植物系统学的关系及分子数据的分析方法。并以高等植物为对象,从
为探讨外源物质DA-6对滁菊幼苗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DA-6对滁菊幼苗生长及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A-6处理不仅提高了滁菊幼苗根系活力,增强了对
对喷雾干燥粘壁的类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喷雾干燥粘壁主要有半湿物料粘壁、低熔点物料的热熔性粘壁和干粉表面粘附三种类型。半湿物料粘壁主要与喷雾干燥塔结构、雾化器结构
对 5 0例食道癌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生产KD - 2型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 ,结果 ,症状缓解率达 5 0 %~ 10 0 % ;疗效评价 :达CR者 10例 ,占 2 0 % ,达PR者 36例 ,占 72 % ,总有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时空及关节运动学参数,为临床康复评估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24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其中脑卒中组男15例,女9例
中国修辞学自古至今曾经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从较深层次的视角审视,中国修辞学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型,都是修辞理念不断转化更替的过程。按照修辞观的不同,中国修辞学可以
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明确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并基于多维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
社会群体事件是一类特殊的社会舆情事件,是当个人或集体的共同利益受到侵犯又不能得到很好解决时,群众自发地、无正式组织地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利益诉求活动,并产生一定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这种昔日的奢侈品已变为了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我国也已成为了世界汽车大国。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好多城市出现了交通
目的:归纳总结本肾脏病中心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生化及病理特点,回顾性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V型狼疮性肾炎(单纯V型或合并其他型别)的疗效差异,探索影响其预后的风险因素,为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