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和公平性的城市绿地优化配置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不仅是城市的主要绿色基础设施,而且还作为关键组成成分构成了城市生态系统,其具有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态福祉等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居民对城市绿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在服务水平、空间分布、规模配置等方面对城市绿地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事实上,城市绿地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城市绿地布局方面也亟待进一步优化改善。可达性能够很好的反映城市绿地服务能力,公平性则能够进一步表征出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以及规模配置的合理性。但目前在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大多选取大中型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型绿地探究较少,忽视其在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究分析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水平,明确小型绿地的作用与价值,重视其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并通过对研究区整体城市绿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提升区域的城市绿地可达性及公平性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密集,城市绿地资源供给与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基于此,本研究以武汉三环内为研究区域,分别评估不同出行成本下,城市绿地和大中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及公平性状况;明确小型绿地作用和价值,形成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科学认识;并综合考虑可达性和公平性两个方面实现对研究区整体城市绿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从可达性水平来看,三种不同出行时间成本下的结果均表明各街区单元城市绿地可达性水平普遍高于其大中型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随着出行时间的增大,拥有较好大中型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的服务人口分别可达到1.64%、4.48%、4.31%,而对应时间下拥有较好城市绿地可达性水平的服务人口占比可以分别高达15.51%、15.30%、28.83%,这表明无论居民选取何种出行时间,小型绿地均有助于提升街区可达性水平,且在不同出行时间下,小型绿地可达性贡献率水平一直较高,分别为86.49%、61.88%、71.27%。(2)从公平性水平来看,无论居民接受或选择哪种出行时间,反映资源分配情况的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均呈现出城市绿地小于大中型公园绿地的现象,即相对于大中型公园绿地资源分配洛伦兹曲线而言,城市绿地资源分配洛伦兹曲线距离绝对平均线更近,这表明在相同人口比例情况下,该部分人群能够更好的享受城市绿地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同样地,考虑了小型绿地的城市绿地相对于大中型公园绿地而言基尼系数更小,其在三种出行时间下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0.72、0.50,这表明小型绿地对于平衡人口比例与绿地资源分配比例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研究区绿地资源分配更加公平,有助于居民公平性的提升。(3)从优化配置来看,本文以居民出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选址模型,并分别采用平均分配、按服务人口数量分配和按可达性差异分配三种分配方式进行面积配置,相对于优化布局方案一和优化布局方案二,优化布局方案三对于提升研究区可达性水平和公平性水平的效果最好。该方案可使得研究区可达性水平达标街区数、可达性水平达标街区面积及可达性水平达标人口数三个指标的占比分别提升6.38%、6.04%、4.54%,同样可以促使原基尼系数大小变化量高达27.28%,且上述指标的提升程度均远高于其余方案。以上结果表明,在对城市绿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需要以可达性差异为基础配置各处城市绿地面积,同时要注重小型绿地的建设,统筹兼顾不同面积规模的城市绿地,这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也逐渐加剧,温室效应凸显、极端气候问题频发。为此,我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林业碳汇项目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响应“双碳目标”的同时,林业碳汇项目还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户作为参与林业碳汇项目主体,其参与行为及福利效应关乎林业碳汇项目成
学位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凸显。城市内部作为城市商业中心区和人口集聚地,人类活动对生态用地的干扰日益加剧,影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威胁城市生态安全,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韧性是城市生态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为城市面临的刚性发展需求与生态环保的冲突提供了解决思路和途径。武汉市是我国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快速城市化现象突显,其三环线内区域是经济发展与人
学位
宅基地是我国农村人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宅基地逐渐出现闲置、粗放利用等问题,阻碍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与聚集,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使宅基地由单一的居住功能衍生出多重功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乡村发展和居民生活结构逐渐复杂化,宅基地多功能间此消彼长或协同演变的态势将愈加明显,对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宅基地功能现
学位
快速城市化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区域生态系统与格局,产业的聚集,就业机会的增加,资源的分配,尤其是国土资源空间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空间面临城镇生活与农业生产两种空间不同程度的挤占,重塑了城乡生态系统结构与布局,直接扰动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生态空间作为城市圈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载体,是保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与生态安全需求的重要功能区域,其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遇到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生态空间的功能
学位
饶宗颐学识渊博,不仅富于学,而且精于艺。他融贯中西,博古通今,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化古成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太和”文艺思想。饶宗颐的“太和”文艺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宗教、神学的影响,尤其与儒家的“中和”、道家的“道冲”、禅宗“空”以及宋明理学的“太和”存在着深层的关联。饶宗颐在三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太和”之境,并通过“太和”思想的关联分析以及在艺术方面的运用,探讨饶宗颐“太和
学位
“X不比Y+Z”句式是“比”字句的一种否定表达,其语用功能是表达反预期的话语信息,反预期是和预期相对的,表达的是说话者的主观言语信息。“X不比Y+Z”句式语义和结构较为复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目前,语言学界对“X不比Y+Z”句式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时仍然会造成大量的偏误语句,这就启示对外汉语教师要把语言学界关于“X不
学位
耕地资源是生产农产品的主要载体,亦是国家粮食安全、人民生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长江流域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以占全国22%的耕地面积,产全国33%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耕地面积锐减、质量变差、生产要素转移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党中央已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部署,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核心要义,着力
学位
介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语义和功能较为空灵,对其研究不能脱离整体句式。介词“给”用法丰富,使用频率较高,与其相关的不同的句式在语义上存在差别,同一句式有时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这些不同的语义也只有在完整的句式和语境中才能凸显出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介词“给”的语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介词“给”相关句式的习得研究重视不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通过偏误分析,对
学位
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到“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不够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地流转作为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农村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能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使得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改变农户生计水平,从而带动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保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飞速发展,在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的同时,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乡村问题日益凸出。为了解决乡村衰退问题、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则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以乡村地域系统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为支撑,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为研究对象,对其从空间分布特征、乡村韧性、旅游资源优势度三个方面进行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