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带三维结构及其空气动力学特征

来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防护林是农林复合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而农田防护林结构是防护林研究的核心,其三维结构的测度就成为防护林结构研究关键的内容。迄今,有关农田防护林二维结构的各类研究及报道较多,但对于三维结构的数学模型研究较少。表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的空间函数是表征防护林带三维空气动力学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然而,我国对于防护林带三维结构模型中的树体表面积、体积以及二者在林带空间的分布函数一直没有科学地定义,无法准确反映林带的立体结构对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难点和前沿问题。本研究以主要造林树种—杨树,所营建的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杨树树体结构和林带结构配置模式,通过多个典型样带调查和不同径级的标准木树干解析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杨树总表面积/总体积函数、树体不同组分(干、枝、叶)表面积/体积函数以及两者在林带空间上的分布函数等子模型,并求解得到了每个模型所需参数,从而得到适用于描述我国北方典型杨树农田防护林带的三维空气动力结构。同时利用经典物理学的原理,以常用的空气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结合林带表面积和体积的数量及空间分布,推导并改进了在防护林带三维结构下空气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新推导得到的模型不仅考虑了林带表面积同时考虑了林带的体积。并且通过不同林带类型的风洞模拟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利用林带表面积和体积密度空间矩阵Gamma函数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综合表达来作为林带防护效果(最小防护距离、最小防护距离的位置以及有效防护距离)的有效表征参数。本研究所得到的模型不但可较为准确地检验干、枝、叶等不同组分对大气边界层流场的影响,而且可揭示林带整体空气动力学特征,同时可表达与杨树林带结构相似的其他树种组成的林带的三维结构,客观地阐明林带的空气动力学机理,从而提高林带作用下的边界层流数值模拟的精度,为合理地调控防护林带结构、充分发挥其防护功能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荒漠开垦为农田,形成陆地上对比最为强烈的两种土地利用方式。灰漠土是干旱区典型土壤之一,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尤其是新疆,分布广泛。近50多年来,新增耕地的开垦大多发生在灰漠土上
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于早期发育和很多癌症的发生,比如肺癌具有重要作用。在脊椎动物中存在三种转录因子Gli1,Gli2和Gli3。其中转录因子Gli3与果蝇中的同源物Cubitus interr
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是纳米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对电子、光子有独特的限域作用,近年来在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领域表现出重要的应用前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相比于传统平行板电容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另外,相比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优秀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因此超级电容器有望在新
期刊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具有非接触式、存储量大、机密度高、不易磨损、识别速度快等优点的自动识别技术。超高频(UHF,Ultra High Frequency)射
学位
CO2和H2O的氧同位素(18O-CO2和18O-H2O)信号能为陆地植被在全球CO2和H2O循环的贡献提供独特的信息,而陆面过程模型(LSM)能有效地将陆地生态系统CO2和H2O交换的同位素分馏过程
盐害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防护林带内浅层土壤和防护林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分析、人工控制试验等方法,结合统计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