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诱导自转移副产物法高效制备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及其CO2吸附性能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过度地开发和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剧增,全球变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CO2作为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成分,减少其排放是遏制全球变暖的关键所在,但它同时也是一种珍贵的碳资源,因此CO2的捕集和封存无论对于环境保护还是碳资源的综合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无机多孔材料,拥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径、不饱和的金属位点以及可修饰的官能团,在CO2吸附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传统水热法合成MOFs的过程中副产物的存在对主产物的不利影响,本论文以一种被广泛研究的金属有机框架HKUST-1为例,提出了碱诱导自转移副产物法制备HKUST-1的策略:针对制备HKUST-1转化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碱作为准反应物来实现自转移副产物,提高平衡转化率;针对制备过程中溶剂消耗大的问题,本文引入碱液作为准反应物来维持反应体系中母液的量;针对反应时间长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究短时间内合成高比表面积HKUST-1的的关键因素,最后测试制得HKUST-1样品的CO2吸附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合成HKUST-1的过程中,将固态氢氧化钠作为准反应物与反应体系分隔,能够动态诱导反应产生的副产物硝酸蒸汽不断离开反应体系,并与准反应物反应被固定在体系之外,同时提高了反应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研究发现当加入与副产物硝酸等摩尔比的碱时,制得的HKUST-1-1的比表面积最大,为1666m2·g-1、反应转化率高达97.3%,并且新生的副产物盐能够回收;
  (2)将氢氧化钠溶于与反应体系内相同配比的溶剂中,作为准反应物置于体系之外,保证了HKUST-1反应体系内外溶剂的蒸气压平衡,此时反应产生的副产物硝酸蒸汽单向转移至体系之外,同时能更多维持母液含量。通过只转移副产物硝酸,合成的HKUST-1-1S比表面积为1734m2·g-1产率为94.5%。反应后的母液可直接循环利用,解决了固态碱体系中反应溶剂大量消耗的问题。后续将氢氧化铜作为准反应物,提出了一种全程无副产物制备HKUST-1的策略;
  (3)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内探讨碱诱导自转移副产物法对制得HKUST-1的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发现不断缩减反应时间,碱与副产物硝酸的摩尔比始终是影响合成高比表面积HKUST-1的关键因素。计算得到样品HKUST-1-1和HKUST-1-1S的化学速率常数分别为1201.2和573.7mol-1·h-1,远大于传统水热法的速率常数72.8mol-1·h-1。而且在碱液体系,只需5小时,制得HKUST-1S-5h的比表面积可达1658m2·g-1,该反应速率常数可达303.7mol-1·h-1;
  (4)273K、1bar时,HKUST-1-1S拥有最高CO2静态吸附容量9.0mmol·g-1和最大的吸附选择性125.4,这主要得益于它完备的晶体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样品HKUST-1-1和HKUST-1-1S-5h的静态CO2吸附容量分别为8.0和8.2mmol·g-1。在303K、1bar时,CO2分压为15%的N2载气中,样品HKUST-1-1S的动态CO2吸附容量为1.25mmol·g-1,经过10次吸附循环测试后,吸附量仍然可保持初始值的96%,展现出良好的吸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
  本文提供了一种巧妙的分离副产物与主产物的策略,提高了主产物产率和反应速率,减少了溶剂消耗,显著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成本。MOFs材料的高效、绿色、低能耗的生产有望得到实现。
其他文献
循环荷载作用下含水层水动力过程的物理机制解释是当前地震地下流体研究和岩土工程稳定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核心问题在于含水层孔压积累和消散的定量计算模型的完善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然而由于缺少场地条件下含水层内部观测数据,含水层孔压变化很难直接观测。封闭良好的承压水井能灵敏地反映含水层内应力应变状态的变化,因此利用承压井水位波动反映含水层孔压积累和消散过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这一研究工作既能一定程度
轴流式机组广泛应用于中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其电站厂房型式通常采用河床式。厂房横缝止水在防止缝间渗水、保证适用性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其对厂房各部位结构应力及变形的影响,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空腔尺寸偏大的轴流式机组厂房而言,止水布设方案对其各方面影响更为敏感。目前针对水电站厂房坝段横缝止水没有统一的布置方式和规范,尚不清楚止水布设对厂房结构的具体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甚少,设计中通常根据工程经验来确定
学位
堰塞体多为松散堆积体,具有级配宽、结构不均匀、较易侵蚀的特点,其堵塞形成的堰塞湖一旦溃决,对下游的灾害无法预估。因此建立合理的堰塞湖溃决洪水分析模型,对减少因堰塞湖溃决带来的灾害及挽救下游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00年4月9日20时05分,位于东经94°53′、北纬30°14′的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札木弄沟发生山体滑坡,形成了有文献记录以来最大的堰塞湖。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梯级水
学位
中美新能源技术研发(山西)公司开发的“粉煤快速加氢制备合成油技术”是通过对煤进行高温、高压、快速加氢热解制油的新型煤制油技术,该技术焦油产率大于20%,被称为第三代煤制油技术。高温、高压快速加氢热解残渣粒度小、质轻,是一种良好的气化制氢原材料,本文以高温、高压、快速加氢热解残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热重、XRD、Raman、XPS等技术研究残渣的结构及CO2气化反应性,并通过自主设计搭建的小型气
近年来,NO_x排放的法规越来越严格,石油在加氢精制过程中,微量氮化物的存在对油品的催化加氢脱硫反应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要实现深度脱硫必须先脱除石油中的氮化物,因此,加氢脱氮(HDN)就成为现代石油炼制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开发高效的加氢脱氮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完全液相技术制备了NiMoAl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前驱体热处理方式、活性组分的添加方式以及硼、硅助剂改性对NiMoA
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低碳资源,储量丰富,但受地质因素复杂和开采技术尚未突破的限制,使其浓度低利用受限,并且直接排空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因此需要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分离技术来实现低浓度煤层气的富集回收。变压吸附(PSA)工艺可以对常态的气体进行分离,能耗低,操作简单,在多种气体分离工况下表现出较大的竞争优势,并且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甲烷富集脱氮工艺过程进行研究,以指导低浓度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引发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提出应对措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O_2的捕集显得格外重要,常用的CO_2捕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低温蒸馏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膜分离法因其环境友好、效率高和投资少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CO_2捕集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为了制备高性能的混合基质膜用于CO_2分离,选用磺化聚醚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长期以来,煤炭的大量燃烧导致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高架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冬季采暖用煤数量庞大且无任何减排措施,使得民用煤燃烧对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影响日益突出。民用煤在不同时段的燃烧状态不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也不相同,因此研究民用煤在不同燃烧阶段下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对解决冬季散煤问题和降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
学位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需求量增加,导致全球CO_2排放量逐年增加。CO_2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膜分离技术因具有高效、可持续、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而炭分子筛膜具有独特的耐高温、耐有机溶剂、耐酸碱等优点,在CO_2气体分离性能上优于聚合物膜。
当前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持续、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被认为是造成光化学污染、臭氧等恶劣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催化燃烧因其净化效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处理VOCs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其关键在于开发高性能的活性催化剂。四氧化三钴(Co_3O_4)作为一种典型的尖晶石氧化物,因其具有良好的低温还原性质,极易释放氧物种,故在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