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法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被誉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相。但在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工作中发现,石墨烯与金属铝润湿性差,分散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或结构被破坏。另一方面,目前普遍采用的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粉末冶金法产率较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率制备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别使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技术结合盐模板法制备增强相前驱体,再利用原位化学气相沉积法获得两种结构特点的负载铜纳米颗粒的石墨烯(Cu@GNP)增强体,加入铝熔体中搅拌熔炼铸造制备块体复合材料。探究了制备两种增强体以及复合材料的最优工艺参数,研究了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可以实现调节Cu@GNP的形貌结构,冻干法原料比例为Cu:C:Na=1:3:70以及喷雾法原料比例为Cu:C:Na=1.5:10:200时,均可制得负载铜纳米颗粒的三维连续网络状石墨烯,但喷雾法制得的增强体呈球形团簇状,尺度较小。在搅拌熔炼过程中,铜纳米颗粒部分可以不与基体发生反应,改善石墨烯与铝的润湿性,避免增强体发生团聚,部分可以与铝基体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过渡相,强化二者界面结合。增强体通过载荷传递、热错配产生位错、Orowan位错环以及细晶强化等机制实现提高载荷传递效率和能力,增大位错密度,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冻干法和喷雾法Cu@GN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最高抗拉强度相对纯铝分别提高了55%和76%,实现了熔炼法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喷雾法Cu@GNP增强效率较低,原因是细化晶粒和增大位错密度效果较前者差。
其他文献
液化天然气(LNG)储罐是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9%Ni钢(9Ni钢)是制造大型LNG储罐的最主要材料之一。尽管我国国产9Ni钢材的研制已较成熟,但与其配套的镍基焊材仍大量依赖进口,其中一个问题是国产9Ni钢镍基焊材熔敷金属强度和塑性不能同时达标。针对该问题,论文首先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部分合金元素对镍基焊条熔敷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随后,根据机
瞬变电磁井间涡流激发的二次场响应可用于井间剩余油的探测。为更好地服务剩余油探测,本文提出基于全空间几何因子理论的瞬变电磁井间勘探方法,研制大功率发射系统和瞬变电磁井间多深度点测量系统,通过系统完成实验,获得瞬态响应波形,并对涡流激发的响应波形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验规律。本文对瞬变电磁响应与全空间几何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激励源的响应和横向、纵向微分几何因子,提出井间勘探地电模型,研究二次场响应信号及其
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敏感型纳米载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传统纳米载体相比,环境敏感型纳米载体能够靶向病灶部位并响应病灶微环境,在病灶组织或细胞内定时定点地释放药物,降低正常组织与细胞的药物摄取,具有增效减毒的优势。本文设计了两种具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响应断裂的双苯硼酸单体,即3-硼酸基苯甲酸(4-硼酸基)卞醇酯(CHPBA)和反式丁烯二酸
尺寸效应和残余应力是影响材料压痕力学行为的两个关键因素,传统的弹塑性力学尚未考虑二者的影响。鉴于它们的重要性,近年来在传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对二者的研究成为固体力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围绕这两个基本点对材料压痕力学行为展开了系列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开展纳米压痕实验的理论研究工作。从理论层面讲,对尺寸效应的研究,较为完善,而对残余应力的研究目前大多局限于实验方面和数值解方面。从理论和计算上
本文针对核聚变包层模块候选结构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educed-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s RAFM)和 316L 奥 氏体不锈钢的异种搅拌摩擦焊接工艺(Friction stir welding,FSW)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成型良好、无缺陷的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表征和分
纳米颗粒作为一种经济性好且环保的纳米材料,具有体积小、比表面大等特点,常被作为润滑添加剂应用在摩擦学领域。然而,目前实验测试技术仅能够深入原子、分子尺度揭示纳米颗粒产生的微观现象,对于纳米颗粒的摩擦润滑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篇论文主要以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纳米尺度上揭示纳米颗粒在摩擦润滑中的作用机制,为纳米流体润滑中减摩抗磨机制提供了一定地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纳米尺度Cou
物体之间的摩擦不仅会消耗能源,同时长时间的摩擦会导致磨损加剧从而造成失效,如果能够有效的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不仅可以减少有效功的损耗,同时也能延长失效时间。研究表明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粒子均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由于纳米粒子自身的特性使得其在润滑油中难以稳定分散,这会影响其良好的摩擦学性能,所以本文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改性方法对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液
三明治结构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领域。飞机通常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密封的六边形蜂窝芯材使得凝聚冷却的水分无法被排出,长时间下大大降低了蜂窝结构的力学性能。目前受折纸启发的折叠芯材已得到广泛地研究,由于开放通道的存在避免了水分积累的问题。并且通过将片材折叠成三维结构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但是折叠芯通常在压缩载荷下的能量吸收较低。因此,避免水分积累并提高折叠芯的能量吸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
单晶碳化硅作为典型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优异于传统硅材料的高击穿电压、高热导率等物理特性,在高温、高压、高频、抗辐射、大功率等电子传感器件的研发制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航空、军事、核能和民用尖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但是碳化硅硬度高、脆性大等特点,为单晶碳化硅的加工制备带来很大挑战,限制了碳化硅相关研究技术成果的转化。因此,研究单晶碳化硅加工机理,来改善其加工工艺,实现单晶碳化硅高精度低损伤
自从2004年石墨烯于实验中第一次被发现以来,石墨烯、二硫化钼(Mo S2)、硒化锡(Sn Se)以及黑磷等二维材料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二维材料在单层或少层的情况下表现出了与其体材料完全不同而又极具研究前景的物理化学性质。二维纳米材料表现出的优异光电性质和直接带隙现象均受到原子层数和厚度的调控。目前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均无法精确获得指定层数的材料样品。本课题组此前提出了基于AFM的厚度可控逐层机械减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