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三型分泌系统影响大豆共生固氮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是分子态氮被还原成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自然界氮(N2)的固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化学固氮,另一种是生物固氮。其中,共生固氮是生物固氮的主要来源,是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者。在豆科植物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通过精密的分子对话相互识别,并形成侵染线,待侵染线到达内皮层细胞诱导根瘤原基的形成,根瘤原基进一步发育成根瘤。在此过程中,许多共生基因及信号途径在共生固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能够形成根瘤根瘤菌的侵染植物的过程与病原体感染植物模型类似,所以难免会引起植物的防御反应。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过程中,可以分泌共生信号,如结瘤因子和效应蛋白来抑制植物免疫反应,为其入侵和定殖于根瘤中提供条件。这种共生和免疫机制的研究对高效利用生物的共生固氮体系,发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根瘤菌通过三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蛋白是如何调控植物免疫和共生固氮的,这其中的分子机制还不太清楚,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制,我们选用豆科植物大豆(williams82)作为实验材料,并使用野生型根瘤菌菌株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USDA110和三型分泌系统缺失的根瘤菌B.diazoefficiens USDA110(△T3SS)接种大豆(同时设立对照组未接种根瘤菌的大豆),统计25dpi的表型,与野生型USDA110根瘤菌菌株侵染的大豆相比,用△T3SS型根瘤菌侵染大豆,结瘤数目明显减少,鲜重明显减少,结瘤密度减小,根瘤的固氮酶活力也明显升高,根瘤颜色变浅(正常野生型接种根瘤颜色为粉红色),为了揭示根瘤内部结构是否变化,我们发现△T3SS接种的大豆根瘤内部的颜色也同样变浅,之后又对其进行了甲苯胺蓝染色,发现两者的类菌体结构并没有被破坏,但是在△T3SS型根瘤菌接种的大豆根瘤中,侵染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小。与此同时,我们选择了20颗大豆,分成两组,观察了接种两种不同根瘤菌的两组大豆结瘤起始时间,统计观察结果显示接种野生型根瘤菌USDA110的大豆一般在接种根瘤菌7d左右时开始结瘤,然而,接种了△T3SS型根瘤菌的大豆一般在接种根瘤菌后9d左右开始结瘤,从而证实了用△T3SS接种的大豆具有结瘤起始延迟的现象。为了探究出现上述表型变化的原因,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对接种了USDA110以及接种了△T3SS后14d时的大豆根瘤中的一些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分析,这些基因包括:共生基因NIN,ENOD11,ENOD40和免疫基因PR-like C,PR-like D,Rboh F,结果表明:用△T3SS型根瘤菌接种大豆形成的根瘤在14 dpi时免疫基因的表达量普遍偏高,这表明了T3SS对共生固氮和免疫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暗示着T3SS在共生固氮与免疫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T3SS的缺失对大豆共生免疫的分子机制的影响,我们分别收取未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根部材料(作为对照组),以及接种了USDA110和△T3SS后7d和14d的大豆根部材料进转录组测序,经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发现,用根瘤菌处理了7d的大豆样品共有40个上调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和96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用根瘤菌处理了14d的大豆样品中有1882个基因上调和170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我们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选择了一些感兴趣的基因,用q RT-PCR验证RNAseq结果,最终选择USDA110 VS△T3SS组中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GmSAM,GmNB-NRCT,下调差异表达基因GmNodulin-C,GmFBM,GmGST,GmRING2,GmLYM,GmHLH,GmGluc6,Gmppyru,GmLYK13a和GmLYK13b来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将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到p Dx2181-mcherry载体上,以便对这些基因进行组织特异表达分析。其次,对GmLYK13a,GmLYK13b和GmPR-like进行RNAi敲除和过表达实验,探究他们在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我们最终期望利用三亲本杂交技术找到能够对大豆共生固氮产生抑制效应的效应因子。从而进一步探究T3SS对共生固氮过程的分子机制的影响,以全面了解大豆共生固氮的机制,这为应用至生产实践等领域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壳聚糖和纤维素生物质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在化学品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天然的生物质分子量巨大,结构稳定,溶解性差,极大地限制了进一步的利用和发展,因此制备低分子量生物质至关重要。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不仅能产生大量活性物质(ROS),还能产生紫外线辐射、冲击波、空化效应等物理作用,ROS和物理作用的协同作用下能激发、电离和分解有机化合物,使有机物的化学键断
学位
本文主要对粉尘爆炸常用的控爆措施——泄爆及其泄爆装置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对泄爆及其装置的分类、测试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并对实际工程中泄爆措施应用常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示例和讨论。
期刊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重金属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导致重金属废水在自然环境中大量排放。Cr(Ⅵ)广泛存在于电镀、制革等行业,大量含Cr(Ⅵ)废水的排放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如何治理Cr(Ⅵ)废水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利用高效、清洁的光催化技术能够成功地将Cr(Ⅵ)转化为Cr(Ⅲ),起到降低Cr毒性的作用。在众多催化剂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半导体催化剂,具有合适的
学位
目的:为快速、准确确定铝加工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等级。方法:经事故统计分析、现场调研后建立了铝加工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定量评估模型,客观考虑了生产作业中各类点火源、爆炸性环境空间、生产工艺、安全措施等对风险影响能力和安全措施补偿能力,可实现对铝加工企业粉尘爆炸安全风险等级的精准辨识和评估。结果:经对某铝加工企业涉铝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应用后,人员风险为1.3×10-3,风险等级为黄,其结果符合企业生产
期刊
通过与凝聚相含能材料、可燃气体等易燃易爆介质的对比,系统分析了工业可燃粉尘爆炸荷载的特殊性,梳理了粉尘爆炸荷载作用下工业建筑损毁及爆炸防护措施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互连互通工业建筑内爆炸、毗邻工业建筑间二次爆炸等爆炸危险工况,对建筑连续倒塌、爆炸泄放影响区域等问题提出了爆炸防护建议。
期刊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用途多样,种植面积广泛,了解油菜对养分的需求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但传统冬油菜偏高易倒伏,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因此,研究和了解矮杆冬油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规律及其对肥料的响应对指导矮杆冬油菜高效施肥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当前期筛选的两个矮杆油菜材料YF675、YF705为研究对象,将当地推广传统油菜品种为对照(勉县:陕油28,杨凌:秦优7号),于2020-2021年在
学位
氨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气态碱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牧业生产。土壤氨挥发也是土壤氮损失的主要途径,其中农田氮肥施用引起的NH3排放占农业排放源的40%。不合理的肥料投入量、不科学肥料施用方式导致低的氮肥利用率(26.1%—28.3%)和氨挥发等问题,造成了一系列经济的损失和环境的危害。因此,采用有效途径提高尿素氮利用率、减少氮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以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再裂
学位
稻米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虫害一直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褐飞虱是许多亚洲国家和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种植的大部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较差,对其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然而化学杀虫剂的过度使用不仅污染环境,导致稻谷中农药残留,影响稻米品质,同时还杀死褐飞虱天敌,诱发褐飞虱对农药产生耐药性,造成褐飞虱更加猖獗。综上所述,抗虫品种的
学位
土壤碳库包括有机碳库与无机碳库,有机碳库在土壤性质与固碳等方面作用已为人们熟知,而无机碳库的作用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土壤无机碳在土壤肥力、固碳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农业生产中连续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农田土壤酸化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连续施用氮肥对农田土壤无机碳影响的研究尚较少。东北黑土地为我国商品粮主产区,被誉为我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土壤酸化问题也是其退化的因素之
学位
为了探究长期秸秆还田模式有机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和验证监控施肥方法在麦玉轮作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关中地区布置的两个田间试验,一是在周至县连续10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主处理为玉米秸秆还田(S+N)与不还田(N),裂区为5个施氮水平(N0、N84、N168、N252、N336 kg N/hm~2);分析玉米秸秆还田可替代下茬冬小麦的氮肥数量,以及秸秆还田配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土壤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