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如今,6-18岁的儿童青少年正面临着诸多成长过程中的性健康挑战,如高发的意外妊娠和重复流产、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低龄化、性侵和校园欺凌案件频发等。全面性教育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学习性相关的知识,更有益于提升其整体性健康素养水平以此为将来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做准备。文献回顾发现,性健康素养包含性知识、性态度及性相关生活技能这三个内涵维度,且国内外研究表明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干预均有一定积极作用。因此,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6-18岁的儿童青少年正面临着诸多成长过程中的性健康挑战,如高发的意外妊娠和重复流产、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低龄化、性侵和校园欺凌案件频发等。全面性教育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学习性相关的知识,更有益于提升其整体性健康素养水平以此为将来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做准备。文献回顾发现,性健康素养包含性知识、性态度及性相关生活技能这三个内涵维度,且国内外研究表明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干预均有一定积极作用。因此,本文试图探索专业社会工作视角下提升儿童性健康素养的干预路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Y小学183名高年级儿童的性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群体存在缺乏科学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对性议题认知不当及缺乏性相关生活技能等问题,梳理分析得出:学习性知识、对性议题脱敏、建立性态度及掌握性相关生活技能是Y小学儿童提升性健康素养的需求要素。因此,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选取Y小学五年级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于全面性教育模式及社会学习理论设计干预方案,对实验组开展了11次不同主题的性教育小组活动,最后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干预成效进行了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研究发现,本次性教育小组工作显著提升了干预对象的整体性健康素养水平,具体来说,儿童性教育小组工作在性知识的提升、性态度与性相关生活技能的正向发展这三方面的干预效果均得以证实;此外,女生接受干预后在性健康素养上的提升显著高于男生,而曾与家长谈论过“性”相关话题的儿童接受干预后,在性健康素养上的提升也显著于未谈论过的儿童。
其他文献
目前,科学论证能力作为物理学科素养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在2020年修订的新课程标准也对我们国家高中生应当获得的能力与达到的水平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目前为止对于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较少。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兰州市的高一学生进行了科学论证能力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面对物理或其他学科的问题时,若问题是所熟悉的情景则更容易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利用证据加以初步的
随着教育部《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出台的家委会政策,中小学逐步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已经成为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平台,借助家委会这一平台,发挥家长、学校和社区、政府等多方的力量,发挥家委会职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在家委会参与学校治理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终端的电子数据已得到相对的安全保障。但当电子数据转换成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信息形式,比如通过电脑屏幕转换为光学信息,则脱离了传统电子数据的安全管理范畴,成为数据安全管理的新盲区。所以在物理隔离、自主可控的环境下,终端电子屏幕成为最主要的数据泄密出口,屏幕拍摄泄密已成为目前保密工作的管理盲区和痛点,亟待解决。传统的屏幕明水印功能可以预防拍照截屏方式泄露业务数据,实现终端电脑屏
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本论文分解了课标中关于初中古诗词阅读的教学目标,归纳出部编本古诗词选文具有遵循诗歌发展史、呈现难度梯级、兼顾经典性与拓展性的特点,梳理出教师确立具体教学目标的思路:兼顾教学内容的共性与个性、把握古诗词阅读的知识体系和传授古诗词阅读的重要方法。目前教-学-评不一致现状中,评价最为薄弱,难以促进教、学。本论文一方面厘清课堂评价的含义和作用,建立古诗词阅读教-学
<正>自主体验理念下情境游戏课程的深度建构与实践,旨在以自主体验理念为引领,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用情境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行动强化幼儿的体验与理解。我园在探索实践情境游戏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自主体验理念下情境游戏课程”的目标,通过园本课程的深度建构与实践,实现幼儿的自主、能动、个性化发展。
数字化转型为身心障碍人士就业同时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数字化就业弱化了身心障碍人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使身心障碍人士在就业中避免遭受歧视。另一方面,由于生理缺陷和就业技能落后等原因,身心障碍人士在就业竞争力方面的弱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尽管政府和社会从多个方面提供支持,身心障碍人士数字化就业效果仍差强人意。从已有研究看,通过提升身心障碍人士自我效能感,探索身心障碍人士数字化就业
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基本活动形式,深受幼儿喜爱,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游戏课程化,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身体、社会性、智力、情感等全方位发展。本文通过对游戏课程化概念的解读和游戏课程化,如何支持幼儿自主性学习策略,提升课程的教育价值三大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分析以捕捉契机,唤醒游戏内驱力;共同对话,激发自主探究热情;问题导向,推进自主深度学习的策略,突出了游戏课程化对幼儿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只有保证幼儿的游戏权利,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和发展。因此,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追寻游戏精神,推行自主游戏,在课程游戏化的基础上,开启探究游戏课程化的本真之路是必然走向。
随着深化改革新时期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增加,新一轮的课改由2003年的一标多本转向2019年的一标一本。本研究围绕统编版、人教版历史教材的异同展开,从授课内容、编写体例、具体栏目以及习题设置上比较两版的异同,并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进行专题探究,并作出教学设计及实践,从中分析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比较发现,统编版教材容量大,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史实叙述,有利于学生课前预
2020年初教育部积极响应疫情防控的号召,要求全国大中小学校延迟开学,实施“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活动。南通市各中小学校也开始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这不仅是疫情期间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应急手段,也是“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大规模深度实践。这对于南通市教育系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教育决策与管理如何推动线上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让广大师生快速适应线上教学活动?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南通市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