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及循环量数学模型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技术核心是借助反应器内所产沼气的提升作用实现内循环,达到强化过程传质、提高基质转化效率的作用。废水基质浓度愈大、沼气产生量愈大、内循环作用愈强、传质过程愈强烈、基质转化效率愈高,因此,测定反应器在运行中影响内循环量的工艺因素并得到内循环典型二元参数间数学关系模型对提高反应器的效能和为反应器的自动化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对反应器结构和原理的分析,结合本实验的研究重点…内循环量,设计并加工制造出可简便精确测定内循环量大小的反应器(Ⅰ#); 2.运行Ⅰ#反应器,得出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的一般规律; 3.针对Ⅰ#反应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反应器的部分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出更加合理的Ⅱ#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4.稳定运行Ⅱ#反应器,验证反应器结构改进的效果,并通过对反应器稳定运行数据的分析,研究内循环量RQ与产气率S之间的典型二元参数间数学模型关系。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运行结果表明: 1.Ⅰ#反应器在容积负荷达到12gCOD/L·d时,可成功启动;容积负荷达到18gCOD/L·d时,COD去除率达到84.3%。 2.Ⅰ#反应器容积负荷提高到20gCOD/L·d,HRT为7.2h时,反应器运行状况恶化,污泥上浮,出水SS浓度大幅增加;通过对Ⅰ#反应器内循环系统和三相分离器进行的改进,提升了改进后的Ⅱ#反应器污泥保留能力以及降低了反应器内循环回流阻力; 3.Ⅱ#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污泥保留能力,在容积负荷达到40gCOD/L·d时,COD去除率依然可达到85%左右,说明反应器中高活性颗粒污泥的保留是反应器高效能去除有机物的前提和关键;此时反应器产气率达到0.83 L/L·d,内循环量是进液量9倍左右,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进液稀释功能。 4.运用灰色系统建模理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在进水COD浓度7135~9980mg/L,Ⅱ#反应器有效容积负荷为21.4~40gCOD/L·d条件下,建立反应器内循环量RQ与产气率S之间的典型二元参数间数学模型:d(RQ)<(1)>/dt+0.8839(RQ)<(1)>=1.0239S<(1)> 该模型可为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绿色低碳环保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清洁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太阳能在清洁能源中脱颖而出。氧化钛(TiO2)无毒、稳定、价格便宜。纳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纳米结构TiO2尤其是TiO2纳
采用Nd3+来模拟An3+,以CaCO3、TiO2、SiO2、H2SiO3、Nd2O3和Al2O3为原料,通过固相合成反应合成榍石及其固溶体,借助于XRD、SEM/EDS、IR、LRS、PCT粉末浸泡法、60Co源辐照等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对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正在提高,利用焊接和机加工结合的传统方法已不适于制造薄辐板厚轮缘大厚差盘形件,急需开发新的成形方法。板冲锻成形是板材制件轻量
本研究从草坪植物的耐盐品种筛选、植物耐盐机理及提高、有机物料和微生物联合改良盐渍土等3个主要方面,进行上海市临港新城盐渍土区域生态重建的相关应用技术研究。 1、通
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TiO光催化水处理技术因具有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技术之一
信息技术与初中各学科有机整合当仁不让成为教学届的一大热题,农村的学校也不例外,但在农村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却步履维艰,如何针对当下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应对之策成为我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严重。1998~2002年的《中国环境质量公报》显示,颗粒物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据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2月统计,在全国监测统计的343个城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与此同时全国江河除源头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绝大多数城市下游段沦为Ⅴ类或劣Ⅴ类水体,水危机已突现在面前。城市社会水循环系统处于健康状态才能发
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先贤为此发出过诸多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都会做出不同的
期刊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越发严重,原有的工艺已无法满足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时必须考虑碳源的高效利用和同时脱氮除磷,针对以上问题,张雁秋教授创新发明了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该工艺同样是厌氧进水,但其独特的大内回流比不仅实现了短程反硝化聚磷,更保证了较低的氮磷出水浓度,本论文设计并试验研究了其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因素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