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ku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铜工业又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这与当今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相违背。如何改变铜工业单一的末端污染治理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工业污染的全程控制,实现铜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不断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道路。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这是一种强调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是重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物的低排放,核心是3R原则,即废物减量化(Reduce),资源的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利用(Recycle)。其目的是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吻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作为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决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点上突破,“由点带面、循序前进、重点突破”。文章提出选择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EIPs)作为推进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生态工业园是生态工业的实践,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而成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工业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之中,而形成的经济、社会、环境相融合的发展方式或发展形态,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同步最大化。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到生态产业链、园区系统集成、景观生态和园区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本论文侧重于铜行业的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按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原则,从我国铜工业发展及其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入手,在总结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铜工业企业实际,构建了铜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言、发展铜工业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铜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我国铜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方案建议、江西铜业(贵溪)铜
其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课题,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理念,是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的一种思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
磁性Fe3O4纳米晶由于其独特的磁性能,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其制备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磁性Fe3O4纳米晶的液相制备方法,如沉淀法
自从上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飞速增长,这当然离不开跨国公司的在华的投资。然而,跨国公司的在华的投资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乍暖还寒之际,中
目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将临床以蛋白尿、水肿为主症的各类肾病患者72例[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选择分娩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1年5年间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2007年至2011年我院顺产
和其他任何一个企业一样,对于旅行社来说,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占旅行社员工数量一半的导游员的服务是各项旅游接待服务中最为重要的服务。从导游员的数量以及其在旅游接待服务
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与之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下,运用
正技术创新,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分类。本文按照创新的技术来源与创新活动方式,并综合经济学家安索夫、弗里曼和我国学者傅家骥先生的观点,将其划分为领先创新、模仿创新与
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强调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文立
文章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思维习惯僵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应的培养环境,典型表现为学生不敢问、不会问,也没有机会问等被动学习的弊端,在分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