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诚信思想形成于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天下大乱的春秋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由重神向重人社会思潮的兴起,在社会伦理道德领域,一方面是“强劫弱”、“诈谋愚”,欺诈盛行,另一方面是讲信义、重道德,信誉立身,《论语》诚信思想正是这一时代重人伦、重道德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论语》诚信思想渊源于“允”、“孚”等殷商、西周原初诚信思想,是祭祀与盟誓、由神而民的继承与发展。鲁国丰厚的周文化资源,是《论语》诚信思想形成的重要思想条件。孔子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人性依据,这种以生论性的人性观,突出强调诚信道德的培养在于人后天的自觉自律和教育教化。《论语》诚信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础,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要求,诚信是为政治国的基本原则。《论语》诚信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诚”的内涵和意义以“敬”、“忠”为表现形式,“诚”寓于“信”中,“诚”是《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石,“义”是《论语》诚信思想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论语》诚信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来看,《论语》诚信思想奠定了儒家诚信思想的雏形,是封建统治者进行政治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封建社会不少商贾恪守的经商原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归趋。从现实来看,我国现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诚信缺失的情况.《论语》诚信思想的合理成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于我国诚信政府和领导干部诚信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促进作用。根植于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的《论语》诚信思想,具有明显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自律倾向,忽视外在的约束和规范;具有浓厚的、单向的情感特征,缺乏平等的、理性的要求;具有明显的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追求,缺乏法律规范的刚性制约。只有实现《论语》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做到自律与他律、情感与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才能使《论语》诚信思想走向市场、走向现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