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永续性发展。为了谋求更好的、更长久的发展,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开始实施。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政策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2018年4月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近年来,国家相继通过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圆社会公众绿色梦、生态梦,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动力,建设“生态中国”。但由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水平仍旧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社会公众人员共同努力,全面协作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公共责任的承受者以及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推进者和执行者,积极承担生态建设责任与履行生态建设义务,维护公民生态环境权利,为社会公众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成为地方政府塑造形象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治污和绿化工程,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改善,赢得公众一致好评。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在理念、制度和行为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现象,加之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导致社会公众利益受损,严重损害和破坏政府形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也关系到公众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满足感的获得。更严重的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威胁着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伤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需求,提高公信力与执政能力,塑造良好形象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视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政府形象塑造等理论,致力于为我国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塑造良好形象提供对策建议。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对生态文明和地方政府形象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释二者之间关系如何,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政府形象塑造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关系,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借鉴CIS原理建立生态文明识别系统,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个方面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地方政府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其次,在对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梳理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为例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再次,指出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为后述内容做铺垫。最后,文章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地方政府塑造良好形象的对策: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塑造环保政府形象;构建绿色绩效考核与生态问责制度,塑造民生和责任政府形象;建立和完善生态民主参与机制,塑造法治、透明与合作政府形象;建立健全生态危机管理体系,塑造高效、务实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