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策略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性、系统性、匹配性三大特性及管理类专业课程特征,从环境建设、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及岗位设置、任务技术匹配性以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当前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职管理类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三大特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90-03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教育理念的进步,以现代远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核心的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融合,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阵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无疑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本文根据高职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内涵
  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阐释。20世纪90年代,美国AECT(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提出:“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南国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手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组合,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媒体教学法);以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即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它重在研究教授者如何运用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中。应具备以下内涵:(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将现代“技术”内化于“教育”的过程,技术是其存在的本质,是应用的前提;应用则是教育技术得以存在的灵魂,是教育技术价值得以实现的核心。(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教学的优化”,具体来说,是教师以某一学习群体为对象、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工具实现不同学科具体课程目标的过程。该过程实质上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性组合。(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能的提升,取决于系统性组合的合理化程度,即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匹配性的高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内涵,凸显了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应用性、系统性、匹配性”三大特性。
  二、高职管理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职管理类课程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经贸类专业,其代表性课程主要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连锁门店管理、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等。与工学类课程相比,管理类课程往往背景知识复杂、开放,学习情境涉及的要素多样化,社会关联度高,教学内容知识点多、联系性强,理论知识抽象、应用情境复杂,主要以教师提供的企业案例、相关企业视频、模拟企业业务的相关单证为主,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要求又较高。为较详细地了解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情况,笔者对广西3所高等职业学院管理类专业进行了调研,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上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的情况,并根据情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调研情况。在教学环境中,3所学院90%以上的教室均配备有交互性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基本现代化教学设备。但可供教师用于教学的录音录像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移动储存设备等较少,大部分情况下该类设备仅供行政部门使用。同时,3所学院均无设置专门供教师进行信息化资源开发(如音视频录制等)的专门化场所,甚至其中1所学院专业教师并无专门的办公场所。笔者统计了2016年度3所学院32个专业中共204门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含19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建或已建)。其中,应用PowerPoint制作的課件(内含文档、音视频等不同形式资源)184门,占比90.2%;内含Flash制作的教学资源的课程共计22门,占比10.78%;应用Authorware制作教学资源的共2门,占比0.98%;应用网络平台建设课程的共21门,占比10.29%;应用腾讯QQ于教学互动的有167门,占比81.86%;应用微信平台建设互动平台的共3门,占比1.47%;开发专门的课程计算机应用、手机应用的共计1门,占比0.5%。除上述形式外,无应用其他形式开发、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课程。当前管理类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步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等;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抛锚式教学、五段教学、情境教学、支架式教学策略,等等。
  同时,在针对30名管理类专业教师关于“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自我评价”的提问中,认为“较高”“中等”“较低”“不了解”占比依次为0、40%、46.7%、13.3%;在“你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否提高了教学效果”的提问中,只有3.3%的人认为有“非常大的提高”,60%的人认为“有一定的提高”,30%的人认为“没有明显提高”,还有6.7%的人认为“没有应用”;在关于“阻碍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因素有哪些”的提问中,选择最多的选项依次为:“信息化资源开发中的技术问题”占比76.7%、“信息化资源开发与课堂设计耗费过多课外时间和精力”占比76.7%、“不知如何选择恰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占比60%、“不熟悉现代教学媒体硬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占比46.7%、“感受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产生的教学效果”占比43.3%、“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占比36.7%。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当前高职管理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呈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及应用能力不足。作为管理类专业教师,大多数是文科类专业出身,对于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都比较陌生,对于硬件环境的掌控和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差。很多教师在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制作、移动平台以及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因受到技术的限制而不得不放弃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2.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数量不足、形式单一;质量上参差不齐,资源建设目标不清晰。教师教学应用的资源主要是课内使用的授课课件,课件制作普遍应用的形式则是PPT幻灯片,其中媒体素材形式主要是文本、图片。很大部分教师的课件依然是“文字+图片”的电子教材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表现与应用。
  3.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在实践中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参加教育技术应用比赛或满足科研课题的要求而应用较为常见。教师受到时间精力及成果维护成本的限制、教学环境的约束等影响,其真正在教学中得以高效应用的比例并不大;先进的技术成果也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应用。
  4.教师与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能力不足,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开发、设计,却未能获得预期效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挫。在此背景下,学生也失去一定的参与兴趣。
  5.注重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不足。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环境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开发环境、存储环境、应用环境和培训环境等,软件环境包括各种教学操作平台系统、教学资源及其他应用软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与应用方法等。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如下: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性”特征认识不足。现代教育技术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性组合。教师是教育技术应用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技术运用的对象,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教育媒体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媒介与工具;教学资源是教师运用现代化工具开发的具有信息化、数字化特征的教学资源,是知识信息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教学设计则是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将知识信息有效传递给学生的保障,是统筹运用教学资源、教学媒体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这些要素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缺一不可,在系统组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这种“系统性”特征未得到广泛认识,造成在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只注重了教育媒体硬件的建设,却忽视了对其他要素的关注和投入。
  2.缺乏教育技术功能与教学任务需求适配度的分析。教育技术功能与教学任务需求适配度不足是教育技术应用效果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加涅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确定任务技术匹配的教学活动模型,包括教学活动所涉及的阶段以及阶段特征、阶段任务。当前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新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较少考虑教学内容特征以及教学活动任务目标与教育技术匹配度的问题,由此造成为了体现技术的应用而应用技术,开发的教学资源和运用的教学策略并不适合对应的教学内容,为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有效转化为教学质量的优化成果。
  3.缺少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及政策支持。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均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求教师教学必备电子课件、将网络课程建设工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以及要求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大赛等。但却忽视了教师在达到要求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如教师教育技术理论水平的不足、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受限、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新增工作量的冲突、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方法不当,等等。最终未能及时给教师提供培训支持、技术支持以及相关的资源开发环境的支持等,导致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缺乏对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跟踪与评价。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过程中,课内教学活动只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一个阶段。当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课内教学评价,对于教师在课外开发教学资源、应用教学软件、设计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均缺乏相应的跟踪及评价机制,由此导致教师应用教育技术与否、应用教育技术程度高低、效果好坏均对教师自身的考评无较大影响,抑制了教师积极探索、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三、应用策略
  (一)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三大特性的认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应用性、系统性、匹配性”三大特性,其应用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应当强化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对三个特性的共同认识:一是任何形式的信息化资源开发以及教学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都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根本目的,而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辅助手段。因此,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教学媒体工具的使用,都应该以教学阶段目标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安排,以增强其在优化教学质量中发挥的效能。二是提升現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仅靠教学媒体硬件环境的现代化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还应注重教师知识水平及技术能力提升、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方法的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性发展。三是教育技术媒体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开发形式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分析教学内容特征、教学活动任务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特点的前提下,以提高技术方法、手段与教学目标需求的匹配度,从而提升教学效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加大信息化资源开发环境的建设投入。信息化资源开发环境的建设包含教学资源开发的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硬件环境建设主要指设有专门的制作教学资源的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如录制视频的布景及场地、录制音频的隔音间、满足制作多种形式媒体资源所需性能的计算机以及在拍摄、录制、制作期间所需的摄像机、录音设备,等等。软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各种制作信息化资源的软件、网络平台应用权限、教学操作平台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等。良好的信息化资源开发环境是开发与设计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应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比较有限,对教育技术如何合理地应用于课程中还不甚了解,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还没有体会。因此,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与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在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上的合理性。二是提升管理类专业教师多媒体软件技术应用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在教学中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及平台,并掌握常见软件的基础应用技术。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恰到好处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制作教学课件,并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含量,提高教学课件的教学性和艺术性。同时,还需增强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中常用的新型教学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应用方法以及出现常见问题时的处理措施等应当作具体的说明,必要时进行现场培训。   (四)设置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职能部门与岗位。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类似的部门,但通常其职能主要集中在为办公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服务,如学校网站管理、信息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等,却较少为教学、科研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校信息技术核心部门,应当在教学、科研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起到领导性作用。如为教师提供培训、进行技术指导、主导资源开发与应用环境的建设等,同时应当辅助教务工作部门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赛事的推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成果的评估、应用效果的跟踪与评价,等等。同时,应在各个教学系部设置相应的技术岗位,为教师现代化教学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五)提高课程任务特征匹配度。针对管理类课程背景知识复杂、开放,学习情境涉及的要素多样化,社会关联度高,教学内容知识点多、联系性强,理论知识抽象、应用情境复杂等特征,在教学资源开发方式及工具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应用上,可总结出与之特征匹配度较高的技术类型。
  从信息化资源形式上看,管理类课程的侧重于视频、音频及动画的应用;从资源制作工具上看,适用于管理类专业教师简单实用的工具主要有图形图像处理工具——ACDSee、Photoshop、 CorelDraw、Fireworks等,动画制作工具——Flash、3DS MAX、Maya等,音頻工具——Sound Forge、Cool Edit等,视频/流媒体工具——Adobe Premiere、MS Producer、Ulead Mediastudio,等等;从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上看,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较多地使用照相机、摄影机、计算机网络平台、移动信息平台等,便于信息资源的广泛获取以及学习任务执行过程的跟踪;从教学模式运用上看,管理类课程根据学习任务内容的不同,可主要采用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课堂主体学习评价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在教学策略上,可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微格教学、情境—陶冶教学策略(通过与他人充分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以达到陶冶修改和培养人格的目的)、九段教学策略(激发兴趣与动机、阐明教学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反应、提供反馈、评定成绩、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如讨论策略、角色扮演策略、竞争策略、协同策略、伙伴策略),等等。
  (六)通过跟踪与评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尝试、探索、熟悉到灵活运用。在进行教师教学考评过程中,应从学生、教师、督课小组等多方收集信息,了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情况。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的跟踪与考评,要以“是否优化教学质量”作为核心指标,以“信息化资源开发的数量与质量”“教学模式及策略的运用合理化程度”作为参考指标。同时,对评价结果应予以及时的反馈和利用。对因教育技术应用不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应组织相应培训和二次考核;对将教育技术应用转化为教学质量的优化且效果较好的教师,应予以鼓励并将其教育技术应用的成果进行推广,以激励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立华,粟郁.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
  [2]张思,李勇帆.高校教师使用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4(8)
  [3]李代勤,曹虎山.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2016(3)
  【基金项目】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201404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 洁(1985— ),女,湖北黄冈人,广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硕士,助教,物流师。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调学生
目的:探讨洁尔阴冲洗加医用氧气吹耳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洁尔阴冲洗加医用氧气吹耳)和对照组(用双氧水清洗后滴用4%硼酸乙醇或3%水杨酸
目的:研究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对降低缺陷儿出生的意义。方法:选取3 600例孕中期妇女,对其血清AFP以及β-HCG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同时与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如年龄、体重等,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确诊为小儿肺炎支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均在6 d~4周后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1 d
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引起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常导致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而死亡。目前,临床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鼻饲,但鼻饲管易造成患者痛苦甚至窒息,且
村务监督委员会可以说是对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级监督组织的整合而形成的一个新事物。它的诞生,使得村级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农村形成了以村党组
【摘 要】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高职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学习中是否愿意和同伴合作学习、教师在上体育课时给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等方面,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上体育课时采用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很少给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能力不能得以体现,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的倾向。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的学
对54例晚期帕金森患者应用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联合治疗;52例晚期帕金森病病患者应用溴隐亭与左旋多巴联合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显示,普拉克索作为新一代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
"潜心教书,耐心育人"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准则,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具备"教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善于利用课堂这一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紧跟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前进的步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