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牛奶中残留青霉素的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奶牛疾病。但是,由于大量使用青霉素而造成在牛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进出口贸易。因此,青霉素残留的检测已经日益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是当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应用到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分析科学、材料科学等许多方面。由于其所特有的检测快速、灵敏度高、专一性强,简单经济等优点,较之青霉素残留的传统检测方法,更有希望实现该类抗生素残留的现场检测。本文研究了用不同修饰方法将青霉素酶或青霉素多克隆抗体固定化,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极制备了酶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以电流为响应信号测定磷酸缓冲溶液和牛奶中的残留青霉素。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电化学聚合亚甲蓝膜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氧化还原情况,得到酸催化反应活化能Ea与酸度的关系,Ea随pH值增大而增大,还原峰电流降低。同时由于聚合亚甲蓝膜对H+敏感,利用对青霉素酶催化青霉素水解产生青霉噻唑酸,用电化学聚合并静电吸附青霉素酶制成电流型聚合亚甲蓝青霉素酶传感器。采用两种方法间接测定了青霉素含量:电位在-0.4V时,还原反应的计时电流值与青霉素浓度成正比,定量限0.05μg/mL;当电位在-0.6~0.6V时,其循环伏安的还原峰电流值与青霉素浓度成正比,定量限0.1μg/mL;并应用到实际牛奶体系中,计时电流法与循环伏安法的定量限分别0.2和0.4μg/mL。与电位型传感器相比,电流型传感器比电位型传感器检出限降低,效果更好;与化学交联法电流型传感器相比,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高,为牛奶中青霉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采用纳米二氧化钛(TiO2)固定辣根过氧化酶(HRP),研究了HRP在纳米TiO2微粒、TiO2纳米管修饰的玻碳(GC)电极表面上的直接电子转移行为,结果表明HRP在TiO2纳米管/GC电极表面比在纳米TiO2微粒/GC电极更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且HRP能保持对H2O2还原的生物电催化活性。初步研究HRP标记抗体固定在TiO2纳米管/GC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为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信号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3、研究了TiO2纳米管固定HRP标记的青霉素多克隆抗体在玻碳电极上制备青霉素免疫传感器。所制得的免疫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表现出直接电化学行为。然后置于含有青霉素抗原分子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培育,HRP标记抗体与青霉素免疫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免疫结合后的HRP直接电化学还原峰电流的降低,从而测定出青霉素的浓度。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样品中青霉素浓度在0.004~0.1μg/mL与0.2~1.0μg/mL范围内与电流降低成两段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04μg/mL。应用到牛奶实际体系中,青霉素在浓度为0.008~0.04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0.008μg/mL,比酶传感器的定量限下降了10倍。该免疫传感器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为牛奶中青霉素残留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颖简便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雨花三号”水蜜桃[Prumus persica (L.) Batsch]果实为试材,研究桃果实在树体成熟衰老过程中及采后贮藏过程中果实活性氧代谢、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对果实成熟衰老
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能够有效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居民提供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但是
植物叶蛋白营养全面,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医疗等领域中,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型蛋白质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取叶蛋白的常用方法
2019年1月25日,党中央政治局针对全媒体时期的融合发展问题,举办了十二次集体学习,党中央习总书记针对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积极推进媒体全面融合,建设全媒体是
番木瓜鲜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食疗保健价值,号称百果之王。近年来,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番木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迅速增加,其保鲜加工技术却严重滞后,目前主要采用自然干燥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良好民风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针对目前新农村民风建设的问题,政府相关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乳腺癌TAC化疗中的使用策略。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45例乳腺癌术后行TAC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三组,于化疗期间不同时期予不同剂
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名古屋议定书》,而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成为该议定书的核心内容。然而,国际上对传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人工诱变、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液体发酵产菊粉酶的影响,并对菊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探索。而后对以菊芋为底物利用黑曲霉SL-09和塞尔维亚酵母Z-06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