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新能源控制系统的模拟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传统能源发电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转变不可避免。在发展趋势的需求下,单独的可再生能源系统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作为更加实际的解决方案,混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研究,存在着诸多难点,例如变负荷需求下,直流微电网的控制和性能提高问题。已有学者针对干扰情况下,以孤岛模式运行的直流微电网系统设计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系统的功率因素保持统一,注入电流的总谐波失真降低,但是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没有提高。因此,对于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Simulink软件环境下通过建模来实现整个系统的仿真运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从硬件层面实现该系统之前,先通过模拟与仿真得到一个无错误、符合特定设计工况的系统。从而节省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时间、物料以及能源成本。为实现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最优控制。在研究阶段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沼气发电系统建模:在Simulink软件环境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物质发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沼气反应器模型,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微型涡轮机(MT)的耦合模型以及存储系统模型。模拟了微型透平的动态过程。其中,沼气体积的最大值为132.6L/天。模型在常态和瞬态操作下进行仿真,负载变化区间为200-300kW。2)太阳能光伏和风力混合动力系统的建模该混合动力系统由光伏发电机和风力涡轮机模型组成。太阳能电池板的辐射量在600W/m2到1000W/m2之间变化,光伏最大功率为60W±5%。在最大功率处的电压为67V,电流为0.91A。风力透平机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建模,模型的启动风速为15.6英里/小时(7.5米/秒),电压为24VDC。假定额定功率为586瓦,风速为28英里/小时(12.5米/秒),基本转速为1700转/分,初始转速为500转/分。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更高的输出效率和更稳定的输出功率,系统可靠性更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提高到21%,风能提高到37%,提供了更好的混合效果,并大大降低了功率波动。该混合动力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系统使用了自适应MPPT算法以及标准摄动观测法。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该系统的物理硬件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还可以通过增加更多可再生能源和应用物联网层进行更加深入的控制和监测。
其他文献
伴随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到来。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大力的支持。本论文通过一步法合成得到酰胺肟化的壳聚糖和纤维素,即酰胺
大气颗粒物是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其主要组分可分为水溶性离子、含碳组分和无机金属元素。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是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大气颗粒
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控制技术等,实现在生产管理和过程管控中的分散控
节能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节能日光温室充分利用太阳能,并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前屋面采光吸收太阳能,以及保温蓄热围护结构实现蓄放热循环,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磷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且其从水体中脱除要比氮素困难得多。微藻不仅可去除污水中的磷,还可回收有价值的生
中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岸,是全球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1963年到2019年,热带气旋在我国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50%甚至更多,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钒氧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结构复杂、价态多变,是潜在的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之一。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氧化降解能力强、反应速率快、操作简单、产物清洁,已经
电沉积做为电化学方法之一,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应用广泛。本实验针对中高浓度铅铜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所述:对于中高浓度铅离子模拟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其中铅离子浓度为300mg/L,其最优电解条件为:最优磁力搅拌强度为400r/s,最优电极材料为石墨电极,最优极板间距为1cm,最优槽电压为4V,最优初始pH值为3、最优电解时间为6个小时。铅离子达到完全析出,剩余铅离子浓度为0.4492m
伴随着全球能源枯竭,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风电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会引起电网运行水平下降、电网频率扰动加
岩溶管道中水流和溶质运移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为解决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悬浮物由于不溶于水,在运移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沉降作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