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以前,由于隐形刚性兑付的存在,中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并没有违约现象的出现,债券投资在投资者心中基本意味着“零风险”。但是在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发生了第一起债券违约事件,就是“11超日债”,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债券零违约的记录,也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此后,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开始下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去杠杆的政策,导致大量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出现破产违约的行为,同时在2018年,又因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叠加贸易战,导致债券市场也出现了大面积违约,2018年全年违约债券数量达到了124支,总金额达到1205.6亿元。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债券市场上的债券违约将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频发,虽目前尚未造成整个社会经济的巨大波动,但是债券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违约频发导致市场信用急剧下降,那么不仅是投资者会遭到损失,企业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择了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大连机床这一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通过对大连机床集团出现债券违约的前因后果进行详细分析,力求找出违约企业的特征和共性,并针对债券市场不同的参与主体给出不同建议,以期能有助于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大连机床集团为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对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将关于违约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同时也对债券违约的相关理论进行的介绍,主要包括财务困境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其次则是对大连机床集团的公司的历史、股东持股等情况做了相应的介绍,同时也将公司的债券违约行为从发生到后续处置按照时间顺序做了一次梳理。接下来本文选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违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宏观经济、行业特征、企业财务以及外部因素等分析违约原因。然后则是针对大连机床的违约原因,向债券市场的不同参与者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主要有:发行人应当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关注公司财务状况等;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应当制定更为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投资者而言应当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加强自己的风险意识等。最后是结论和展望,本文希望通过对大连机床的债券违约案例分析,能够为市场上同业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帮助中国债券市场更为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