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喷涂WC-12Ni梯度涂层抗冲击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和超高频感应熔覆技术在17-4 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250μm厚度的WC-12Ni单层涂层、50μm和100μm厚度Ni60A界面层的WC-12Ni梯度涂层,在水介质中进行了不同载荷的冲击实验,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进行了冲击数值模拟。通过表面形貌、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等表征了涂层的特征特性,通过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从冲击变形和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梯度涂层冲击载荷下的响应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WC-12Ni涂层硬度在10~11 GPa之间,Ni60A涂层硬度约为7.9 GPa,经过感应重熔后Ni60A熔覆层硬度约为8.4 GPa,基体17-4 PH不锈钢表面硬度在4.1~4.3 GPa之间,界面层的加入,在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硬度梯度。单层WC-12Ni涂层在10 kN和15 kN载荷下表面均发生了开裂,截面上均出现了纵向扩展裂纹和界面扩展裂纹,冲击轮廓深度分别为0.717μm和0.848μm,冲击区孔隙率分别为2.31%和2.13%。界面层的加入可以减缓涂层表面在冲击载荷下的剥落,降低涂层冲击区孔隙率,界面层厚度为100μm时冲击区孔隙率降为1.4%左右。涂层冲击坑深度随着界面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添加100μm界面层后冲击轮廓深度降为0.4μm左右。经过感应重熔后,界面层与基体之间形成冶金结合,结合强度大大提高,提高了涂层的破坏阈值,100μm界面层试样在15 kN冲击下仅出现了界面微裂纹。在冲击过程中由于加工硬化及变形导致的接触应力降低,冲击坑在第一个加载周期基本形成,在试样未发生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后续加载过程中变形量增幅很小。在10 kN载荷下,单涂层模型基体变形占比为7.3%,50μm和100μm界面层模型基体变形占比分别为5.6%和4.3%;在15 kN载荷下,单涂层模型基体变形占比为11.8%,50μm和100μm界面层模型基体变形占比分别为8.7%和8.0%。界面层厚度的增加有利于减少模型变形量,降低基体变形占比,缓解界面开裂现象。冲击过程中表面拉应力会导致表面裂纹的萌生,界面层厚度的增加可以降低表面拉应力,从而降低涂层表面开裂的风险。界面开裂主要是由于S12剪切应力过大,当界面剪切应力峰值大于涂层界面结合强度时,涂层会产生分层开裂现象,界面层的加入可以降低界面处的S12剪切应力,界面层与基体界面处的剪切应力随界面层厚度增加而减小。
其他文献
6082铝合金凭借着其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和加工性能,成为了交通运输领域使用较多的结构材料,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各种6082铝合金结构件的制造,如汽车轮毂,高铁车体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凭借其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的特点成为了6082铝合金最主要的焊接方法。但是目前对于6082铝合金MIG焊的研究,特别是中厚板铝合金
航空航天领域对于结构件轻质高强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材料改性已难以满足需求。鸟类作为自然界中优秀的飞行者,其羽轴由强韧的皮层与泡沫状的髓质组成,这种复合结构完美地实现了轻质与强韧的结合。通过对羽轴复合结构进行仿生,采用合适的材料,制备出复合结构件将可以满足航空航天发展需求。本文通过二维显微观察与三维模型重构,对雀鹰飞羽羽轴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且测定了羽轴的轴向压缩性能与皮层的拉伸性能,分析了羽
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净成形技术,具有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效率高、成本低廉等独特的优势,我国已经将其纳入绿色智能化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在该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目的是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增材制造已经成为工业4.0时代的关键技术,是驱动下一代工业革命发展的引擎。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必须掌握住这项技术以使制造业再焕生机,引领我国工业走向世界之巅。在金属增材制造的填充材料中奥氏体不锈
铜/不锈钢异种材料的焊接可以将铜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与不锈钢良好的机械性能相结合,有利于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但在铜/不锈钢的熔焊中,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过大易导致焊接裂纹;熔池中发生的铁-铜液相分离可能导致焊接缺陷的产生。另外,成分及组织与母材相异的焊接接头会成为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的薄弱区域。本文采用钨极氩弧焊,分别填充纯铜焊丝、307Si焊丝和NiCrMo-3焊丝对T2紫铜/316L不锈钢异种金属进行
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着许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寿命,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一直是工业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以固、液两相流为基础的磨粒流加工工艺是近些年来新诞生的一种表面抛光方法,具有适用性广、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磨粒流加工是以液相流体为载体,与高硬度的固体颗粒混合成为固、液两相流,混合的两相流在工件表面往复流动,将毛刺、凸起部位去除,实现降低粗糙度的目的。某高压氧气输送管路具有内径小、管道长的
铝合金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polymer,CFRP)所构成的复合结构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这两种材料热物理性能差异巨大,导致常规焊接方法难以形成优质的接头。搅拌摩擦点焊是一种固相焊接技术,具有焊接质量好、焊接效率高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异种材料的连接。目前铝合金/CFRP焊接的相关研究较少,接头的连
激光熔化沉积技术通过快速加热、熔化、凝固、冷却的工艺,可以逐层的制造零部件。目前普遍使用的热源是连续激光,由于过高的能量输入容易造成热损伤,并且使得工件残余应力和基体热变形过大,导致累积误差增大。脉冲激光周期性能量输入会降低热输入量,减小热损伤,然而较低的激光能量只能生成较薄的沉积层,限制了脉冲激光的应用。尽管关于脉冲激光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多尝试,但对不同参数脉冲激光加工过程特征的分析不充分,缺少对
回转体表面微结构阵列以其排列紧密、耐磨减阻等优势,赋予了零件质量轻、使用性能好等特点,可应用于精密成型、表面改性、电子通信等诸多领域。化学刻蚀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均匀性好、加工尺寸便于控制、表面形貌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微细结构刻蚀加工过程中,侧蚀量是衡量刻蚀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化学刻蚀加工方法存在的侧蚀现象较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刻蚀后的抛光工艺提高微结构阵列刻蚀质量的方法
焊接技术因其生产效率高、加工方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航天、机械、土木等各个工程领域。然而,在焊接过程中,受焊接材料、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在焊缝处不可避免地存在未焊透、裂纹等微小缺陷。当焊接处受到疲劳、腐蚀以及高温高压等因素作用下,这些缺陷会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因此对焊缝缺陷进行及时准确地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带有未焊透和微小裂纹的两种缺陷焊缝,以压电传感器为技术手段,利用尾波干涉方
316不锈钢因其良好的耐蚀性能和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压力管道、汽车、轮船及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16不锈钢传统的加工方式容易造成材料浪费且工序繁杂。316不锈钢增材制造与传统的减材制造工艺相比,大大缩短了工时、且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原材料。但因316不锈钢热导率低、流动性强,使316不锈钢增材制造构件成形难度增加。低功率脉冲激光诱导电弧是一种以电弧为主要能量的新型热源,低功率激光作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