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中的日常生活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kobe_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戏剧研究虽然在史料的整理、史实的梳理以及剧作家和剧作品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由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所激发的深入而犀利的理论思考和文本分析却乏善可陈。因此,本文并不旨在对20世纪中国现代戏剧进行“史”的研究或整体性特征的研究,而是在现代性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中,通过引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野,进而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观照中国现代戏剧与日常生活之间所呈现出的辩证性想像关系,即一方面揭示出戏剧人物和剧作家在接受已成为日常生活重要内容的现代性事物和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指出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中呈现的日常生活建构了人们对现实日常生活的想像与认同。再者,日常生活本身也是一个具有辩证意义的存在,一方面,日常生活恰如众多的批判者所言,是沉闷无聊、琐碎平庸、单调乏味的;另一方面,除了具有压抑性的一面,日常生活也存在颠覆性的一面。在文学所有的文类中,戏剧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又最为接近,而且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直接诞生于城市中,并首先开始对现代日常生活予以表现。此后,它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20世纪中国“启蒙”和“革命”两种强大的话语下表现得爱恨交织、若即若离,并诞生了很多现代戏剧的经典。对这一关系的探讨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本文以“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新时期等重要的历史节点为参照,以各个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创作为研究对象,以日常生活理论中的“横向超越”和“纵向超越”两条线索为方法依据来展开论述。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证本文选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首先指出为何选择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作为方法论依据,为何选择中国现代戏剧作为研究对象,以及阐明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点;其次是概述本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本文选题的理论出发点和研究基础;最后说明本文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全文的逻辑结构。第二部分即论文第一章为全文的理论基础部分,即提出日常生活何以成为一个理论问题。其中又分为三个小部分:首先从总体上指出日常生活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危机与症候,从现代性的既成事实、启蒙话语的扩张以及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反思等角度梳理西方各思想家如席勒、黑格尔、海德格尔、韦伯、西美尔、列斐伏尔等的理论观点;其次尝试着提出一个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新的研究思路,即日常生活中的“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并结合诸思想家的理论观点论证其可能性;再次,带着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野进入中国语境,20世纪的中国无疑也经历着现代性的巨变与日常生活的深刻转型,因此可以通过对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的考察去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对日常生活的想像及其嬗变,如“五四”作家对日常生活问题域的开启、左翼文人对日常生活的激进想像、建国之后政治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化以及新时期以来对日常生活的沉迷状态等。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二章开始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引入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研究。其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早期中国现代话剧创作之文化身份的考察,通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物质性成分以及形成的对日常生活的表征,指出中国现代话剧在其诞生初期就天然地带有的一种文化品格,即“生于城市,表现日常”;其次是对从左翼到“文革”这一大段历史时期中由于政治权力的规约所形成的反日常生活的艺术实践,对日常生活范畴的政治化、阶级化和革命化,以及对文艺服从于政治的强调,是这一时期戏剧实践的典型特征;最后是对新时期以来在城市日常生活再度崛起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80年代远离日常、代表精英立场的现代派探索剧,还是90年代贴近日常、代表大众立场的流行文化现象,虽然仍有相当剧作家保持着高度的创作热情,但都不可避免地将中国现代戏剧导向了衰微的命运。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尝试对现代戏剧进行具体的文本细读与分析的批评实践。第三章在日常生活批判之“纵向超越”的线索之内进行考察,分别选取了“五四”时期以胡适《终身大事》为代表的“娜拉剧”、30年代曹禺的《日出》、“十七年”时期以丛深《千万不要忘记》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教育剧、“文革”时期以《白毛女》为代表的革命样板戏等戏剧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解读。在这些文本实践中,剧作家或剧中主角面对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现代日常生活总是试图在日常生活之外或之上寻求一个想像的或审美的乌托邦,并在其间确立一种高下、优劣的等级关系,低级的日常生活是需要被一个高级的理念所不断克服或超越;第四章则是在日常生活批判之“横向超越”的线索之内进行考察,分别选取了“五四”时期以丁西林《一只马蜂》为代表的喜剧、30年代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与“十七年”时期老舍的《茶馆》,在这些文本实践中不同于“纵向超越”的思路,剧作家或剧中的角色主要不是在日常生活之上寻找诸如政治、审美或艺术性的超越方式,而是努力发掘日常生活本身的积极面,力图在其内部寻找审美超越或抵抗的可能性,如丁西林的言说的艺术、上海弄堂空间中普通市民的抵抗艺术以及老舍在《茶馆》中所流露出的强烈的怀旧情绪等。余论是全文的第六部分,最后再从宏观的层面上探究现代戏剧中的日常生活体验及其对现代性的建构。一方面是20世纪以来科学话语与物质话语的扩张,导致现代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语境,造成很长一段时间中革命现代性对日常生活中大众对物质欲望的压抑。同时中国现代戏剧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不间断地朝向着现代民族国家之想像与建构的目标而努力。这些都是现代戏剧之现代性的重要维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920例具有听力损失高危
针对火炮身管膛线缠角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测量系统由光学传感器、定心机构、驱动装置及控制计算机组成。利用激光器投射一环形结构光同炮管内表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传统养老模式的削弱,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养老负担。以房养老作
<正>电气设备故障的排除是维修电工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彻底排除故障,必须清楚故障发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从理论上分析、解决故障发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掌握排除
新形势下,反行政垄断执法与司法面临诸多挑战,用"红头文件"破除行政垄断的传统方法难以为继,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排除、限制竞争的弊端凸显,政府公权力介入导致行政垄断
目的:对老年人血压变异性与心律失常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就诊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
关于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是我国当今研究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篇论文课题的提出,正是源于当前对初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
焊接热过程是一个动态热循环过程,涉及到电弧变化、材料冶金和化学、传热、传质和力学性能改变的复杂过程,在焊接过程中和焊后将产生相当大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影响焊接结构的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已过两年了,有关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立法过程中"单保护"与"双保护"的激烈争论来源于对《劳动合同法》进行法域定位的不同思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满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以民族政权的建立、八旗制度的创立和满文的创制为代表的重大事件,认为这是促进满族共同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