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炔/石墨烯基催化剂催化氮气/氧气还原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催化氮气还原(NRR)和氧气还原(ORR)可以将N2和O2分别转换为NH3和新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工业上的合成氨技术是采用成熟的Haber-Bosch工艺,而该技术需要在高温(300-500 oC)和高压(>200 atm)条件下才能进行,使得整个过程的年能耗占世界年能耗的2%,同时还伴随着每年近400兆吨的CO2排放。室温条件下的NRR技术相比能耗严重的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目前的合成氨效率仍然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此外,ORR中所使用的昂贵的铂基贵金属催化剂使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导致至今未能投入大规模应用中。基于此,合理设计开发高效廉价的NRR/ORR催化剂及对电解体系进一步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合成氨效率还可以降低新能源技术成本。本论文针对NRR效率的提高从催化剂调控和电解体系优化两方面入手构筑了新型石墨双炔(GDY)基NRR催化剂并开发了高压电解装置,有效促进了NRR的合成氨效率及其潜在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文采取协同催化策略制备了过渡金属和多孔碳基复合的廉价高效ORR催化剂,对高活性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发Cl2刻蚀策略对GDY进行减薄和掺杂,构筑出Cl掺杂的超薄GDY纳米片(Cl-GDY)。形貌表征显示了所制备的Cl-GDY纳米片仅有2 nm的厚度,而且结构分析证明了Cl元素的成功掺杂并在GDY基底上形成更多的缺陷并调控了材料的电子云密度。NRR实验表明,Cl-GDY催化剂在-0.45 V和-0.4 V相对可逆氢电极的电压下呈现出最佳的合成氨产率10.7 g h-1cm-2和最高的法拉第效率8.7%,该性能相比于纯GDY提高了近4倍。理论计算显示了Cl-GDY相比于纯GDY更有利于NRR过程,其对应的电势限制步骤的能量降低了0.11e V。催化活性中心的π电子反馈能力可以促进NRR缓慢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原位配位的方法合成一系列GDY负载的低价态金属单原子催化剂M SA/GDY(M=Cr、Mo、W、Mn、Re),从而对催化中心的π电子反馈能力进行优化。球差电镜和同步辐射表征证明了所制备的M SA/GDY具有单原子分散的低价态的M-C4金属中心。严谨的NRR实验表明所制备的M SA/GDY催化剂的氮还原性能从高所到低为:Re SA/GDY>Mo SA/GDY>Cr SA/GDY>W SA/GDY>>Mn SA/GDY(其中,Mn SA/GDY基本上没有氮还原催化性能)。值得注意的是,Re SA/GDY样品在-0.35 V相对可逆氢电极电压下呈现出其最佳的合成氨产率15.3μg h-1 cm-2和法拉第效率8.07%,该性能进一步得到了同位素实验的证实。理论计算证明由于Re SA/GDY强的π电子反馈能力,使得*N2还原加氢到*NNH的能量需求仅为+0.42 e V,而这一步骤被认为是NRR的决速步骤。机理分析还揭示了Re SA/GDY催化剂上呈现一种新的NH3解离机制,其中N2或H2O可以在Re单原子上与NH3的进行共同吸附有效促进产物NH3的脱附,从而降低了NRR的远端和混合反应路径的能量输入。通过单原子催化剂与高压电解反应釜的协同作用,同时调节NRR的动力学和热力学驱动力。NRR催化剂的构筑是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合成的GDY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M SA/GDY(M=Rh、Ru、Co),金属中心的配位结构为M-C4。在高的N2压力下,N2的溶解度升高,更多的N2分子可以传输到单原子催化剂的表面,从而提高了NRR的效率并且抑制了析氢副反应。在55 atm的N2压力下,Rh SA/GDY催化剂在-0.2 V下呈现出74.15μg h-1 cm-2的合成氨产率、20.36%的法拉第效率以及0.35 m A的合成氨电流,该性能分别是常压条件下的7.3、4.9和9.2倍。通过充分纯化后的15N2同位素实验证明了实验中所得到的NH3确实来自于N2的还原。同样,所制备的Ru SA/GDY和Co SA/GDY催化剂在高压电催化体系中也呈现出较好的氮还原性能,表明提高N2的压力对催化剂的氮还原性能提高具有普适性。理论计算证明了高压条件下有利于N2在单原子催化剂上的吸附同时还降低NRR能垒。将无定型Co Nx均匀负载在三维多孔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NGA上,所制备的Co Nx/NGA复合物可以同时结合Co Nx高催化活性和NGA的优异导电性的特点。此外,NGA基底的分等级多孔特性可以促进催化剂的传质和电子转移过程。基于此,所制备的Co Nx/NGA在ORR中呈现出的起始电位为0.93 V,半波电位为0.83 V,极限电流密度为5.4 m A cm-2,该性能与贵金属铂催化剂相当。在锌空电池中,Co Nx/NGA呈现出638 Wh kg-1的质量能量密度,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论文面向去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需求,为解决光催化技术中电荷分离和传输速率低下、光催化剂对可见光吸收弱、悬浮体系中光催化剂难分离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通过构建内建电场策略,开展三项创新研究,实现短接触时间内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提升。通过光催化剂结构设计增强内建电场,系统研究光催化剂内建电场与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的关系,揭示其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并固载粉末光催化剂形成柔性器件,在连续流反应器中表现
学位
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军事形势和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探索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来强化军事隐身技术和消除电磁污染已迫在眉睫。碳/碳复合材料凭借其密度低、化学性质稳定、介电性能突出等优点逐渐成为轻质、稳定、高效微波吸收剂的研究热点。尽管如此,碳/碳微波吸收材料由于其不匹配的特征阻抗使其很难形成宽响应的电磁特点。此外,目前关于碳/碳微波吸收材料的报道中,大多数流于将两种具有介电特性的碳材料进行简单复合,缺乏导向
学位
氯霉素是一种抑菌性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水体中残留的氯霉素不仅会增加水体环境的潜在生态风险,还会威胁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现已在地表水、地下水甚至饮用水中检测到氯霉素,常规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将其有效去除。但是,复合高级氧化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氧化剂之间的各自优势,达到高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铁基成分因毒性低、易获得和丰度高而被广泛用作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催化剂。城市供水管网
学位
冻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是评价寒区工程在建设及运营期间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指标。由于多年冻土形成时气候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综合影响,呈现出复杂透镜冰构造,致使其力学行为复杂多变。加之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多年冻土的地温逐渐升高,表现出强烈的工程不稳定性,而且寒区工程对基础变形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若采用传统的试验方法和理论思路对冻土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则得出的力学参数和模型无法准确满足工程设计和稳定计算的需求。本文重
学位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在癌症治疗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存在严峻挑战。结直肠组织内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和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以及与DNA修复机制有关基因的突变不断累积可能导致发生结直肠癌。已经有研究发现异常的DNA甲基化发生在癌症早期,并且这些变化的累积会提高结直肠癌发生的几率。不完全甲基化区域(PMRs)是基因组的一个延伸区域,在该区域中表现出了降低的平均DNA甲基化水平,是细胞分化
学位
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受到时空特异的精准调控。基因组顺式调控元件是在转录水平参与基因调控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和隔离子等,它们分别通过起始、促进、抑制目标基因以及阻隔调控元件对目标基因的调控而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的突变会造成基因表达的异常,进而导致生物体发生表型的改变,甚至导致疾病和死亡。因此,研究调控元件及对目标基因的调控,对于了解细胞增殖和分化、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至关
学位
液体锥尖流(tip streaming)是微尺度射流和液滴的生成方式之一。在液体锥尖流的形成过程中,液体在外力场的驱动下先是形成三维的锥形液滴,然后锥形液滴的尖端生成二维射流,射流最终由于Plateau-Rayleigh(PR)不稳定性而破碎成一维的微尺度液滴。由液体锥尖流生成的微小射流和液滴尺寸较小且均匀可控,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药物制备、喷墨打印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表明,液体锥尖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高,至2017年,癌症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近年来国内癌症的负担不断加大,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是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人数的21.1%,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23.9%。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与手段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癌症治疗新方法的提出依赖于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度探索,而目前关
学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来源于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中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因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大气中常见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SVOCs),PAHs在大气中以气态和颗粒态的形式存在,其气粒分配行为影响干湿沉降和大气远距离传输等过程,另
学位
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许多重大工程面临着冬期施工的严峻考验。低温条件下制备水泥基材料,常使用减水剂、引气剂、防冻剂等化学外加剂改善材料的早期性能和长期耐久性。但是温度变化通常会影响外加剂的作用效果,而低温环境下掺外加剂水泥基材料的流变及施工性能尚不明确。本文系统开展了低温和常温环境下掺多种外加剂水泥基材料的流变学行为研究,通过浆体微结构表征、孔溶液分析等手段,初步阐明了温度对不同外加剂分子与水泥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