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长环富铁特性构建双氧化体系降解水中氯霉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霉素是一种抑菌性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水体中残留的氯霉素不仅会增加水体环境的潜在生态风险,还会威胁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现已在地表水、地下水甚至饮用水中检测到氯霉素,常规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将其有效去除。但是,复合高级氧化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氧化剂之间的各自优势,达到高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铁基成分因毒性低、易获得和丰度高而被广泛用作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催化剂。城市供水管网中的金属管道内壁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在内壁形成一种富含铁的混合物,即生长环。基于管网生长环富含铁的特性,首先分析并制备管网生长环中的有效催化组分,其次考察有效催化组分活化过氧化氢(H2O2)和过硫酸盐(Na2S2O8、KHSO5)产生活性物质降解水中氯霉素的效能,最后探究相关催化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确定供水管网生长环中含有Fe、Si、Al、Mn、O等多种元素。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实验确定针铁矿(α-Fe OOH)和纤铁矿(γ-Fe OOH)是管网生长环中的有效催化组分。鉴于生长环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为了更好地进行机理探究,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生长环的主要组分α-Fe OOH和γ-Fe OOH,并表征所制备的两种羟基氧化铁。利用羟胺(NH2OH,HA)的还原性强化α-Fe OOH/H2O2/Na2S2O8和γ-Fe OOH/H2O2/Na2S2O8双氧化体系产生活性物质去除水中氯霉素。考察了溶液初始p H、氧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水中共存阴离子和天然有机质腐殖酸对氯霉素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氧化体系相比,双氧化体系对去除水中污染物具有协同强化效应;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对氯霉素均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氯霉素的去除效率随着氧化剂、还原剂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中常见阴离子Cl-、HCO3-、CO32-、SO42-以及腐殖酸对双氧化体系降解氯霉素具有强抑制作用;α-Fe OOH/HA/H2O2/Na2S2O8和γ-Fe OOH/HA/H2O2/Na2S2O8双氧化体系降解氯霉素的过程主要包括:脱氯、脱水、取代、氧化、羟基化及开环等反应。利用羟胺的还原性强化α-Fe OOH/H2O2/KHSO5和γ-Fe OOH/H2O2/KHSO5双氧化体系产生活性物质去除水中氯霉素。重点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氯霉素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2O2和KHSO5构成的双氧化体系因KHSO5的特性在p H=3~11范围内,氯霉素均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在α-Fe OOH=11.2 mmol L-1、HA=H2O2=KHSO5=2 mmol L-1和γ-Fe OOH=11.2 mmol L-1、HA=KHSO5=2 mmol L-1、H2O2=4 mmol L-1条件下,氯霉素的去除率高达56.59%和75.21%;氯霉素的去除率随着氧化剂、还原剂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体系中共存阴离子以及天然有机质腐殖酸对氯霉素的去除具有强抑制作用;α-Fe OOH/HA/H2O2/KHSO5和γ-Fe OOH/HA/H2O2/KHSO5双氧化体系降解氯霉素的过程主要包括:脱氯、脱水、羟基化、取代以及氧化等反应。基于双氧化体系降解水中氯霉素的协同强化效应,通过批量实验探究羟胺强化α(γ)-Fe OOH/H2O2/Na2S2O8和α(γ)-Fe OOH/H2O2/KHSO5双氧化体系氧化降解水中氯霉素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双氧化体系降解氯霉素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双氧化体系中氯霉素与自由基的反应速率高于相同条件的单氧化体系;在双氧化体系中过氧化氢和过硫酸盐具有协同效应;羟胺在双氧化体系中具有还原和竞争双重作用;存在硫酸根自由基通过电子反应向羟基自由基转化过程,羟基自由基是双氧化体系中的主要自由基;双氧化体系去除水中氯霉素是一种非均相催化过程。
其他文献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属于刚性棒状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阻燃性。但PBO纤维存在紫外光耐受性差、压缩强度低、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性能不佳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长期使用,并阻碍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此外,多项研究表明,由于具有高热稳定性、易石墨化等特点,PBO可以作为石墨纤维前驱体的新选择。本课题首先通过热处理制备具有皮芯结构的PBO纤维,皮层化学结构的转变能够大幅提升其耐紫外老化性
学位
锂金属负极具有最低电位(-3.04 V vs.SHE)和高比容量(3860 m Ah g-1或2061 Wh cm-3)而备受关注。然而,不均匀且无限体积变化的锂沉积会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稳定性降低,甚至破裂,破裂处会重新形成SEI,消耗活性锂金属和电解质,降低锂循环的可逆性。而且破裂处的顶端有电流聚集优势,诱发锂枝晶的生长,带来短路的安全隐患。此外,锂枝晶还会断裂,形成“死”锂,表面附
学位
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认为是取代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最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体系。其中,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因其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较低的晶界电阻和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受到青睐。因此,基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由于固态电解质的综合性能不佳,电池内部界面稳定性差,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全固态锂电池的性能发挥。基于此,选择硫化物基全固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
学位
电致变色材料可根据外加电场的不同实现光学属性的可逆变化,在建筑节能调光玻璃和汽车防炫目后视镜等领域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WO3基电致变色器件因其大的光学调制范围、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着色效率被广泛关注。然而,基于固态电解质的WO3基电致变色器件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电解质离子引入方式存在问题、光学调制范围小和循环稳定性差等。本文采用电子束蒸发和电阻蒸发法,使用金属锂对WO3薄膜和器件进行干法锂化,研究
学位
锂金属负极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3 860 m A h g-1)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被认为是高比能量锂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在常规液态电解质中使用锂金属负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使用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代替有机液态电解质,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并突破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电解质(主要由PEO基体和导电锂盐两部分组成)不仅
学位
光催化分解水是一种可持续、清洁的生产氢能的方法,被认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策略之一。具有层状结构的ZnIn2S4纳米片,因其活性高和能带结构适中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可见光光催化全解水潜力的催化剂。然而,目前关于ZnIn2S4纳米片基催化剂在光催化分解水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研究其在牺牲剂体系下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此外,由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以及表面硫原子易被光生空穴氧化造成自身光腐蚀等问
学位
电化学储能装置的广泛使用可有效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速率,高性能长寿命电极材料的开发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二维Ti3C2Tx(迈科烯)由于其超高的电导率、丰富的亲水官能团和溶液可加工性而在电化学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Ti3C2Tx表面的活性位点(-O官能团)数目有限,官能团之间的氢键作用及范德华力会导致其再次堆叠,阻碍电解液离子传输、降低比表面积以及可利用的活性位点数目。此外,Ti3C2Tx
学位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细胞内铁积累和严重的脂质过氧化,并参与多种肿瘤的调控。Erastin通过抑制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系统(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system Xc-)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消耗,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的平衡,从而驱动细胞发生铁死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学位
本论文面向去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需求,为解决光催化技术中电荷分离和传输速率低下、光催化剂对可见光吸收弱、悬浮体系中光催化剂难分离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通过构建内建电场策略,开展三项创新研究,实现短接触时间内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提升。通过光催化剂结构设计增强内建电场,系统研究光催化剂内建电场与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的关系,揭示其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并固载粉末光催化剂形成柔性器件,在连续流反应器中表现
学位
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军事形势和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探索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来强化军事隐身技术和消除电磁污染已迫在眉睫。碳/碳复合材料凭借其密度低、化学性质稳定、介电性能突出等优点逐渐成为轻质、稳定、高效微波吸收剂的研究热点。尽管如此,碳/碳微波吸收材料由于其不匹配的特征阻抗使其很难形成宽响应的电磁特点。此外,目前关于碳/碳微波吸收材料的报道中,大多数流于将两种具有介电特性的碳材料进行简单复合,缺乏导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