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周末》在中国是一份具有很强公信力的周报,它在品牌形象的塑造、理念的传播、报道题材的选取等方面有其独特的风格,其新年献词突出反映了该媒体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运用沃达克的话语历史观方法,借助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和情态性来分析《南方周末》从1998年到2016年的新年献词文本。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1998年到2016年,新年献词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该报在其历史变化中如何运用特定的媒介权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第二,该报运用了哪些话语策略?建构了何种形象?第三,还有哪些其它的语言特征有助于其自身形象的建构? 通过对文本关键词的历时分析发现,《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一时期的变化都与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从1998年到2002年,《南方周末》致力于为弱者代言;从2003年到2007年,献词大篇幅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从2008年到2012年,更多的关注国家的建设和命运;从2013年到2016年,致力于表现该报紧跟时代的步伐。 运用批评话语分析中话语历史观的方法分析发现,《南方周末》在新年献词中运用了以下话语策略来建构其自身的形象。首先,指称策略中人称代词和其它指示词的使用,旨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明《南方周末》始终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始终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其次,在述谓策略中,表示关系过程的句子最多,表明《南方周末》强调个体的价值;物质过程位居第二,表明作为媒体和社会的观察者,《南方周末》的职责是呈现客观事实;心理过程排在第三位,表明该报重视读者感受,表达对新的一年的展望。再次,论证策略中,通过使用有用论、责任论、正义论等逻辑来建构自身公平公正的形象。视角化策略中,大量互文的使用,旨在帮助读者总结报纸过去一年关注的要点,表明该报始终关注民生。最后,强化或缓和策略中情态词的使用,旨在表明该报肯定个人的价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该报作为权力媒体可能带有的强势情态性。 此外,献词中有许多四字格、文言风格和排比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满足该报读者的需要。因为《南方周末》的目标读者是知识分子,所以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献词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总之,《南方周末》力图塑造一个公民社会亲民媒体形象,并通过新年献词中的话语策略集中展示这种形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深入理解语篇制造者如何运用各种话语策略和语言手段来进行形象建构和理念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