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献词对《南方周末》的形象建构——批评话语分析视角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周末》在中国是一份具有很强公信力的周报,它在品牌形象的塑造、理念的传播、报道题材的选取等方面有其独特的风格,其新年献词突出反映了该媒体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运用沃达克的话语历史观方法,借助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和情态性来分析《南方周末》从1998年到2016年的新年献词文本。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1998年到2016年,新年献词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该报在其历史变化中如何运用特定的媒介权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第二,该报运用了哪些话语策略?建构了何种形象?第三,还有哪些其它的语言特征有助于其自身形象的建构?  通过对文本关键词的历时分析发现,《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一时期的变化都与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从1998年到2002年,《南方周末》致力于为弱者代言;从2003年到2007年,献词大篇幅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从2008年到2012年,更多的关注国家的建设和命运;从2013年到2016年,致力于表现该报紧跟时代的步伐。  运用批评话语分析中话语历史观的方法分析发现,《南方周末》在新年献词中运用了以下话语策略来建构其自身的形象。首先,指称策略中人称代词和其它指示词的使用,旨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明《南方周末》始终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始终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其次,在述谓策略中,表示关系过程的句子最多,表明《南方周末》强调个体的价值;物质过程位居第二,表明作为媒体和社会的观察者,《南方周末》的职责是呈现客观事实;心理过程排在第三位,表明该报重视读者感受,表达对新的一年的展望。再次,论证策略中,通过使用有用论、责任论、正义论等逻辑来建构自身公平公正的形象。视角化策略中,大量互文的使用,旨在帮助读者总结报纸过去一年关注的要点,表明该报始终关注民生。最后,强化或缓和策略中情态词的使用,旨在表明该报肯定个人的价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该报作为权力媒体可能带有的强势情态性。  此外,献词中有许多四字格、文言风格和排比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满足该报读者的需要。因为《南方周末》的目标读者是知识分子,所以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献词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总之,《南方周末》力图塑造一个公民社会亲民媒体形象,并通过新年献词中的话语策略集中展示这种形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深入理解语篇制造者如何运用各种话语策略和语言手段来进行形象建构和理念传播。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正成为未来电能一种非常高效、清洁的能源。与今天的传统能源相比,燃料电池具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优点。燃料电池的动力来源于一种能够从许多再生资源中提取的元素:氢。从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引入与本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活
庭审问答是法庭审判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通过问答查明案件事实,是庭审最重要的任务。诉讼双方可以从控诉和辩护的不同角度对被告人和人证等进行信息发掘和质疑,以验证其真实性。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状况。方法采用调查表对上海市辖区内经营面积2 000 m2以上、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大型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状况
从教多年,对思想政治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利用现在的教学手段,形成知行统一的教学道路。 From teaching to many year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09年9月29日, 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其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安捷伦科技成都基地正式落成启用.安捷伦科技成都基地全面整合安捷伦在成都的各项资源, 成为安捷伦在中国的产品研发、
本篇论文旨在分析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中的存在意识。麦卡锡认为虽然世界是荒诞的,但人类应勇于追寻自由,寻找自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西方广义的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超越一切流派而卓然独立的大师之一。1949年,福克纳以“他的小说永不雷同的形式,不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