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1955-)1991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典型美国人》。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二战后来自中国的新一代移民在美国重新寻找并定位自我身份、重新调整价值观念的过程。小说一经出版,美国评论界好评如潮,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指向了任碧莲的幽默的叙事风格,而对于作家在作品中反映出的文化身份策略似乎关注得不够。本论文以文化研究为理论先导,借鉴跨文化交际原则,认真解读任碧莲的第一本小说《典型美国人》,着重探讨移民的文化适应性转变过程,揭示出“典型美国人”是文化适应性转变的结果,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简单地用血统来判定,相反,它是一种动态的构建。新移民由鄙视“典型美国人”到逐渐转变成“典型美国人”的过程是他们的文化适应性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在他们不再单纯地认同中国文化或美国文化,因而实际上实现了在新环境中由一种文化身份向双重甚至多重文化身份的转变。这种文化身份的转变使得新移民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不在采用单一文化视角观察评判事物,从而更好地继承和采纳不同文化中的精华,摒弃糟粕。
本论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任碧莲在定义“典型美国人”这一概念时反映出的文化身份策略。一方面,在和外部新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小说中的新移民一家人不断重新定义自己、定义美国,在认知、情感和行动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上实现了自己文化身份的重构,最终成了他们的参照对象“典型美国人”。另一方面,在移民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也因对传统家庭观念认同的改变而客观上实现了各自文化身份的重构。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是家庭内部变迁的原因,家庭内部的变迁是与外部世界互动的结果,并进一步影响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本文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任碧莲定义的“典型美国人”是文化适应性转变的结果。由单一文化身份向跨文化身份的转变过程虽然痛苦却有回报。